今年当地新乡长上任,乡长姓黄,叫黄华,四十多岁,儿子黄晓波,今年十九岁,黄华刚来此地,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到处走动。搞好当地的关系。
农历四月初八这天,黄华带着儿子黄晓波,由两个当地的下属陪着,也来寺院祈福。
黄华说,祈福不是为了给自己祈福,而是给当地百姓祈福,愿大家都有一个平安年。
小英子很长时间没有到明山寺,牛晓贵也没有来她家,她迫切想到寺里看看牛晓贵,听说家里要到明山寺祈福,特意精心打扮了一下。一身翠绿色衣衫,头上系着一个大红色蝴蝶结,和白净的皮肤,修长的身材,搭配起来格外好看。
于是一家四口朝着明山寺而去,这天太阳不大,有清风拂面,很是舒爽。
黄晓波对拜佛祈福是一点兴趣没有,但是在家里,常常有媒婆上门,给他说亲,搞的他很烦躁,父亲要明山寺祈福,他便借口和父亲来寺里。
此时,黄晓波站在寺院路口的斜坡上,看着上山下山流动的人群。
黄晓波在陆陆续续上山的人群,一眼发现一身翠绿色衣衫的小英子,小英子一家人越走越近,小英子发髻上的蝴蝶结,在微风中摇曳,有几只真蝴蝶,不知怎么飞了过来,在小英子身边舞动着,黄晓波一下看呆了。站在旁边的一个下属,顺着黄晓波的目光看去,也看到了小英子,他试探地问:“少爷觉得那姑娘怎么样?”
黄晓波注意力全在小英子身上,随口说:“真美。”
等小英子一家人到了山上,两人就跟了过去,黄晓波毕竟脸皮薄,但是那个下属可是老江湖了,立刻扮做香客和赵鹏聊了一起,没几句话,就套了赵鹏家的地址,然后又谈到了小英子的情况。
小英子装模作样地许愿,然后一溜烟地跑到后面找牛晓贵去,黄晓波本来想和小英子攀谈一二,可是不知道找什么借口,后来跟着小英子转了几圈,就看不到人了。
过了几天,一个媒婆兴冲冲地到了小英子家里,小英子这时正在厨房里准备午饭,媒婆探头看看小英子,被小英子妈妈招呼到屋里坐下。
小主,
原来是新乡长黄华托人给儿子说亲。媒婆子本来一张嘴巴就能把死人说活了,现在乡长的公子,更是滔滔不绝,小英子母亲张水仙听说是乡长的儿子,哪里有不满意的道理?双方很快就谈妥了。
赵鹏回来后,张水仙把媒婆说亲的事情和他说了,赵鹏有些吃惊,他问:“乡长公子怎么看上小英子的?”张水仙说:“上次,我们去明山寺祈福,黄乡长的儿子恰巧也去了,正好遇到了我们,一下子看上了我们家女儿。真是缘分啊!”赵鹏思忖了片刻说:“乡长家应该不会差,只是小英子一直想着牛晓贵。”
张水仙生气地说:“简直是胡闹,一个和尚怎么成亲?再说了,就是他还俗,也是一穷光蛋,我们家闺女跟着他,不知道要遭多少罪受,我可不能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赵鹏无奈地点点头,妻子说的是实情,
于是夫妻俩人决定暂时瞒着小英子。到时候再说。
牛晓贵这段时间有点忙,方丈派他和大师兄清山一起,到剃度的光明寺院参加五年一次的讲经大会。
这个大会规模很大,要持续一个月,附近几百里的寺院都派人来,大家一起听光明寺的方丈说法。
由于人很多,寺院里实在住不下,所以附近寺院的和尚,晚上要回到自家的寺院,光明寺不留宿。牛晓贵和大师兄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讲经大会结束后,牛晓贵觉得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小英子了,就赶紧抽时间去找小英子,结果在村口就遇到了张水仙,被张水仙赶出了村子。
牛晓贵郁闷地回到寺院,牛晓贵接着又去了几次,都被张水仙赶了回来,牛晓贵只好在明山寺里等小英子来。这样时间又过了两个多月。
一天,牛晓贵在寺院里,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但是又不知道什么事情,想起了小英子,决定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小英子,见上一面。
牛晓贵边走着,边无聊的四下看着,在山腰上,他突然听到山下隐隐约约传来喇叭唢呐的声音。接着,在狭窄的山道看到一群人簇拥着一顶大红花轿,新郎官骑着一匹大白马,在花轿旁边跟着。
牛晓贵想以后自己娶小英子,也用大红花轿,骑着大白马。
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个中年妇人,牛晓贵朝着妇人施礼,然后问山下村里是谁家有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