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九四二年,寿春城里日本人的数量减少了,原来是五个鬼子,现在就剩下两人,其余的全是伪军,这两日本人一个叫山下秋野,一个叫井边太郎。
山下秋野书香门第出身,父亲是个艺术家,从小便对绘画,音乐感兴趣。他是在东京艺校里学艺术的。
后来在同窗的鼓动下,一时脑袋发热,没有走艺术这条路,而是转上了日本陆军学堂。
毕业后,在国内待了几年,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规模越来越大,来到了中国。他今年四十一岁,来中国已经九年。
原来他在东北,后来前方战事吃紧,他被派到寿春这里,当了个小队长,管着四个鬼子。这个县城总共驻有五个鬼子,实际上,他成了这个县城里最有权力的人。
山下秋野个子矮,声音温和,话少。
和他一起待在寿春县城的日本人叫井边太郎,个子高大,一脸横肉,声音尖利。
井边太郎是一九三一年来到中国的,早些年,他对自己千里迢迢到中国去打仗感到很骄傲,能够为祖国征战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可是仗打了许久,还没有打完,他从一个青年打到了中年,还在打,井边太郎便很恼火。
他恼火的是中国人的顽强抵抗,要是中国人不顽抗,战争就结束了,他就可以回家了。
他出来的时候,女儿还在襁褓里,如今都十多岁了,还没见过一面。只有妻子寄来的照片,一个可爱的女孩,带着天真的笑容,扎着两个羊角辫子。他把女儿的照片随身带着,时不时拿出照片看看。
由于井边太郎把不能和家人团聚,怪罪到中国人的抵抗上,所以他最讨厌顽抗的中国人。对顽抗的敌人,他总是一刀砍下去,仿佛砍掉一个,就和家人团聚的日子近一点。
可出于武士道的精神,他对不抵抗的中国人,又很看不起。这样搞的他很矛盾。
当看到小孩子,井边太郎就很高兴,这让他想起自己的女儿,见了孩子,井边太郎比见到大人和蔼许多。
在寿春县城里,碰到中国小孩,他就弯下腰给人家发一粒糖。没有糖,就摸摸孩子的脑表示友好。
可是也有例外,一次,井边太郎在街上走,碰到一个中国妇女,带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井边太郎立刻想到自己的女儿,便拦住妇女,妇女吓得脸色苍白,井边太郎解释一番,便抱起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