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牛项和张芸的归宿

牛项和张芸的孩子,是一九六零年出生八月出生的,牛项给孩子起名字叫牛硕。

这时,全国的饥荒高峰正在过去,但是,整个中国情况还不容乐观。到处呈现一片萧条,牛晓贵寄回的五元钱,加上队里发下来的粮食,帮助了他们渡过了难关。

孩子出生了,家里生活虽然困难,还能过的去。比一般人家好了许多。

张芸在炕上待了两个星期,就开始下地干活。她背着一个小竹筐,孩子醒的时候,就放在小竹筐里,背在背上。边干活边背着他,孩子睡着了,就把小竹筐放到劳动的田地边上。

牛项常说:“要是生活转好了,就让父亲回来,不让他在外办奔波。”

到了一九六二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比原来又有了好转,饿不死人了,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年的冬天,张芸又怀孕了,牛项一半欢喜一半忧愁,他没敢把张芸怀孕的事情告诉牛晓贵,其实,就是他写信告诉牛晓贵,牛晓贵也收不到信,这时的牛晓贵正在火车上,天南地北的漂泊。

一九六三年秋,淮河水涌向了焦岗湖,公社的二把手小梁专门来到王郢村,交代了王小狗和牛小树两人,一定要保护好大坝,保住秋季的水稻收成。

其实不用说,村里的男女老幼为了保护好,这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可收获的水稻,已经全副武装应对这场自然灾害。

保护好大坝是任务的核心,牛小树和王小狗把村里的人分成小组,时时刻刻地看管着大坝,防止发生突发事件。有好几次大坝出现了险情,牛小树迅速组织了人手,把险情排除了。

一天傍晚,大坝上发生了一处险情,大家忙到半夜才把险情排除。一群人全身泥水,望着浩浩的的江水,都是满心的恐惧。

书记王小狗看着大家都累了,于是说:“大家不能都耗在这里,明天还要干活,留下几个看着大坝,其他人回家休息,有什么事情就打锣。”

王小狗点了几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其中有牛项。大家走后,王小狗交代留下的人,每人一个锣,出现险情就打锣。

当天晚上没有事,一连还几天也没事,大家有些松懈了,到了第五天,白天的时候,下了雨路,大坝上很滑。

晚上,王小狗又安排了牛项值班,牛项说:“张芸要生了,”王小狗说:“就今天晚上,以后你就不要来了。”于是,牛项就留下来值班。

和前几天一样,每人一个锣,王小狗特意叮嘱大坝上的一个桥洞,小心防止渗水。

大伙散了以后,牛项和几个青年到了各自的区域,桥洞正好在牛晓巡逻的范围。干了一天,大家又巡逻了许久,很疲乏,就各自猫在一个地方打瞌睡。

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锣声,大家被惊醒,四处巡查没见到异样,可看见牛项,就互相询问牛项到哪里去了?问了半天也不见人,都以为牛项在什么地方还没睡醒,或者是回家去看老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