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手,又得到曹魏上下的一片赞叹。
不得不说,这个蜀汉最大的“投降派”,气度还是非常“昂扬”的。
再后来,黄权领益州刺史,驻河南。
司马懿对黄权也很是敬重。有一次,他问黄权:"蜀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多少?"
黄权笑着回答:"我算什么,却没想到被您如此看重。"
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说:"黄公衡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座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你。这种谈论总不离口。"
再后来,也就是景初三年(239年),黄权会被曹魏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这种待遇,即便是司马懿,也没有得到。
再后来,正始元年(240年),黄权死于任上,谥号"景",其在曹魏的儿子黄邕袭封爵位。
……
一想到这些事情,沈腾就想起那个略显瘦削神情内敛的年轻人黄崇。
他终于想起来,这个外号“虫子”,也叫“蝗虫”的年轻人,也是蜀汉灭亡前战死沙场的少有的几个英雄烈士之一!
他的名字叫黄崇!
这样的人,值得自己尊敬。
但对于黄崇的父亲黄权,即便作为一个后来人,沈腾也没法让自己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看待。
在他看来,黄权无论是降魏还是降吴,其实性质是一样的,就是叛国!
既然你都已经叛国了,还去大言不惭地奢谈什么故国情怀,还舔着脸谈什么原谅不原谅的……这不是扯淡嘛。
哪个汉奸卖国贼不说自己是迫不得已?
哪个伪政权不说自己是曲线救国?
这样的口子绝绝对对地不——能——开!
想想后世,东瀛撮尔小国妄图吞并我大中华的亡国灭种之战,竟然有高达200多万的伪军,在为倭奴卖命——他们和黄权的行径,有什么区别吗?
被称为中国历史汉奸第一人的汪精卫和他老婆陈璧君,岂非到死,也不承认自己是汉奸?
他们的口号就是“曲线救国”。
关于黄权的这类行为,后世也曾经有另外一种声音——那就是无论蜀汉还是曹魏政权,不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嘛?
投靠哪一个,都是自己人的窝里斗,有什么打紧。
再说了,这政权姓刘和姓曹,有什么区别?
莫非就该姓刘,不可以姓曹?
这是一个连历史老师也没法讲清楚的课题。
很多人的观点也“昂扬”得一批,但基本都摆脱不了“屁股决定脑袋”的格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腾承认,自己这个“伪历史爱好者”也一样。
但有一点,他清晰记得曹魏之后是西晋,三国归晋之后,很快就是五胡乱华——那可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
人生也好,历史也罢,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有的果,必然有一个潜伏的根在那里。
五胡乱华的根在哪里呢?将这个历史责任完全嫁祸于司马家,显然也是不厚道不公正的。
首先,长达百余年的汉末三国之战,耗尽了汉族最后一丝力量,使得胡族壮大,以至于无可遏制。
“落后就要挨打”,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其次,是我们汉族人思想上的那根弦松弛了,或者说被剪断了,忘记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古训。
三国兀自争斗不休,周边的蛮族却早已经壮大,最后,制无可制。
第三,便是最后上位的司马家族的无能。
司马家族几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任何正面评价的皇族。
唯一。
后世那些狗屁的专家们嘴巴里的“五胡乱华时代,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在沈腾的眼里,他很希望将这些王八蛋们统统塞进他们的娘肚子里,将他们塞回到五胡乱华时代,让他们亲身去承受一下“五胡乱华”时代的痛楚!
黄河流域的汉民,被当做猪羊屠杀,被当做“两脚羊”吃掉,最后,整个黄河流域的汉民“十不存一”,要么死亡,要么逃亡,汉族江山,只剩下东南半壁!
难道,这,就是你们想要的“民族文化大融合”?
我去你大业的“融合”!
看历史,每每看到这段,沈腾无不热泪盈眶气炸心肺。
他甚至曾经无数次梦想,假如自己能穿越到那个时代,必然要做一些救国救亡救种的事情。
但没有想到,最终,他竟然意外地“穿”到了三国时代。
对于此时的沈腾本人来说,蜀汉也好,孙吴也罢,曹魏也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偏好。
但只要一想到后面的三家归晋之后的八王之乱,然后就是五胡乱华,再接着,就是南北对峙几百年……
想想,恐怖得一批,更心痛得一批。
他不一定赞同先主刘备诸葛亮他们不顾忌国内百姓福祉生活,执意发动战争的做法。
但是,对于他们始终保持的那一颗战斗的心,则无比尊重。
那一代人,包括魏延在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了信仰,奉献一切——这种精神,永远永远都值得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世世代代继承下去,保持下去。
想到这些,却又说不出口,沈腾感觉自己内心十分憋屈,慌得一批。他不由得随口吟出一首诗来——
“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沈腾本无意抄袭后人的诗作,但因为他看了太多,无意之中随口就吟诵出来,却将身边的魏延吓得一个激灵!
魏延呆呆地看着他,像第一次看到他那时候一样,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沈腾看着魏延那呆呆痴痴的模样,也是莫名其妙得厉害,老子不就是随口吟诵了一首诗么,至于你这老家伙如此陶醉崇拜?
沈腾不由得抱紧前胸,颤颤巍巍地道:“老魏,你该不是玻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