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平蛮指掌图》的时候,马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魏延南下,是皇帝陛下亲自做的局,因为这《平蛮指掌图》只存放于成都的宫中,丞相府中留有一份副本。
如果是这样,一切就都很好解释了——丞相去世,南中局势必然糜烂,而皇帝陛下用军中第一人的老侯爷做局,悄然南下,坐镇南中,一举将所有的魑魅魍魉都拿下。
——这简直就是和自己三人一模一样的谋划啊。
《平蛮指掌图》一直作为国家重宝,放置在丞相府和皇宫内府,若不是皇帝陛下做局,怎么可能到了魏延手里?
蒋琬?
不可能!
蒋琬本是文官出身,一直在丞相府任职,很少上到前线,对于其军事谋划能力,说实话,还真不放在这几人的眼里。
杨仪?
去去去。
此次,杨仪虽然被诸葛丞相选定为托孤人,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丞相的遗嘱,带领几万大军安然返回汉中,但要说到兵行险着,与魏延合谋,假戏真做,千里潜行,直取南中……
杨仪根本就没有这个本事!
可不是几位将军小看了杨仪,而是杨仪以往的工作性质决定了。
他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更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后勤管理大师。
但是,对于战略谋划,战术执行,战场各处细节的把控……他还真的是个门外汉!
这世界,能文能武的人,看似很多,但真正做到杰出的,又有几人?
诸葛亮自然是不必说。
孙吴还有个周瑜。
至于鲁肃,其实鲁肃更杰出的,是国际关系的处理。
有一点就很能明白说明了,鲁肃的大都督任上,可有打过什么仗没?
马忠,当初能作为诸葛丞相南中平叛的东路军的总指挥,那可不是诸葛丞相的病急乱投医,而是人家凭借实打实的战略谋划和战阵应变能力而得来的。
要知道,当时出征南中的,还有魏延赵云这样的老将军们呢,他们都没有捞到一路军总指挥这样的位置。
而马忠,却硬生生地虎口拔牙一般,将一众老将军们都挤落神坛。
马忠的崛起,相对张嶷张翼等年轻人来说,要更晚一些。
夷陵之战后,马忠在白帝城见到刘备,刘备深谈之下,不由得老怀大慰,兴奋地对别人说:“我失去了黄权,却得到德信,老天爷终究还是公正的啊!”
而张嶷,在这一代年轻的战将们中间,早已经稳压几乎所有人一头!
张嶷的特点,谋略深沉周密,而在临阵之际,却又诡诈多变,善于行险。
并且他的行险,与一般人的行险不同。
别人的行险,像是“弄险”一般,总让人揪心不已,但张嶷的行险,却是常态,是血脉里与生俱来的天性,而且总能在最复杂的状况下,找到最险却又最有效的方法来,并且在事后进行复盘的时候,大家还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对他说一声:“牛逼!”
因为他的选择,总是最好的那一个。
张嶷弄险,已经成了张氏风格,带有浓重的张嶷特色,别人学不来,也不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