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侯府。
南郑侯夫人李氏最近容光焕发得厉害,老家伙魏延没有死,可不仅仅是没有死,甚至还使了一招“金蝉脱壳”,将所有人都瞒过了,驱兵直下南中,千里潜行,最后,建立了偌大功劳。
现在,老魏不回来了,在李氏的心里,一来,是老家伙的心结未解,借故拿捏朝廷;二来,则是想强行推儿子魏六上位。
“老家伙总算是出息了哦!”
每想到此,李氏都不由得心里暖洋洋的。
老家伙一辈子莽莽撞撞,都没有这么聪明过一次,也不知道都有谁给他出了主意,还是老不死的自己悟出来的?
不可能吧,就他那德行!
“老鬼身边有高人了。”李氏很确信自己的这个判断。
至于三个姑娘,跟在他爹爹身边,有什么打紧!
至于老家伙回不回家的事情,切,这算什么事儿!老东西这么多年,哪一次走了不是几年才回一次?他什么时候做过居家好男人?从来也没有!
既然想隐退,既然想强行推儿子上位,自然是要做做样子的。演戏演全套嘛。
据说此次南中大捷,三个姑娘都立下泼天一般的大功,对于这点,李氏浑不在意,毕竟都是女娃娃,又不可能做将军侯爷的,立不立功无所谓,只要安全回来就好。
她更在意的,是一次性将大丫头二丫头的亲事搞定了。
孩子们的婚姻大事,按说都得家主老魏点头才是,但魏家却不一样,老魏在家里纯属甩手掌柜,嘛事儿不管。
五个丫头像是排着队赶着趟儿出生的,老大老二是双生,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双胞胎,老三老四是双生,按年纪来说,上面四个都该谈婚论嫁了,但老魏却像没有看见似地,着急的,只有李氏这个做母亲的。
现在可好,老大老二两个一次性解决,而且结亲的对象还是陈仓侯府,论地位,自是不必说了,蜀汉拍马能赶上人家陇西马氏的,估计一巴掌都数得过来。
而那侯府的两个小子,据说品行都不错,就是蔫吧了点,正好,配上自己家的彪悍女,歪锅对歪灶,相得益彰不是?
要是姑娘嫁过去的婆家过于强势,说真的,还不一定是好事情呐,自己的娃娃自己清楚,性格外向强势,吃软不吃硬,这也是这么多年,为什么一个也没有找好婆家的根本原因所在。
也并不是完全找不到,只是李氏不想委屈了孩子们,希望找到真正合适的,一来二去,也就耽误了。
这一下子解决了两个,而且还是非常合适的,这就去了一大块的心病了。现在,愁的可不是找不到合适的,而是不知道答应了谁家才好,因为很容易得罪了那些求而不得的大家族。
一想到这些,李氏就心里郁闷得不行,这本该是男人家操心的事情啊,都落到自己这个妇道人家的头上,于是,便又将老魏的十八辈儿祖宗都问候了一遍,才恨恨不已地一跺脚:“挨千刀的魏文长!”
李氏每天迎来送往,小心翼翼地,生怕失了礼仪无意中得罪哪个豪门贵族,为侯府未来埋下祸患。
这天一大早,尚书令蒋琬登门。
蒋琬一向是个务实的人,沿袭了诸葛亮的风格。
蒋琬是来给魏六和长安公主做媒的。
《礼记·昏义》中记载到,帝王女婚礼程序共有 6 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道程序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简省合并的现象。汉代因休养生息的政策,延续了先秦时期婚礼程序的习俗。但婚嫁聘礼却未因程序的简省而减少,反而有增无减。
按照汉时规矩,丞相亲自做媒来府上,本也该有一套严谨的礼仪流程要走,李氏也都准备好了,为此,她提前专门咨询了好多个老人。整个侯府上上下下一片祥和欢乐气氛。
但前一夜,蒋琬便派人来告知,一切从简。
既然上面有这个要求,李氏自然顺水推舟。
想想也是,最近这段时间以来,魏氏侯府出的风头已经够多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李氏很清楚。花开人人赞,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能够收敛一些,还是收敛些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