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一边吃,一边发出“嗯嗯啧啧”的声音,让沈腾很是恼火。他现在哪里不能去,身上趴着一只八爪鱼,怎么见人?
“老大,这个好吃,不骗你,吃了不后悔!”
“不吃!”
“这条小蛇,呵呵,轻轻一撕,瞧瞧,外焦里嫩,来一条?”
“不吃!”
“我靠,还有蚱蜢!这时节,竟然还有蚱蜢!来一只?”
“不吃!”
“蜈蚣,大补啊,老大,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儿了!这也就是您,换一个人,我根本就不告诉他!”
“滚——”
……
眼看着一盘子毒物都快要消失了,盘子里就剩下一条炙烤得金黄金黄的小蛇,猴子一方面是确实吃饱了,另外一方面,觉得这小蛇着实可爱,有点下不来口,便啧啧地道:“小黄啊,可怜的小黄啊,不吃你吧,心痒!吃了你吧,心痛!这可让小爷我为了难!”
就在这时候,一只小手伸了过来,抓住那只小蛇,小手一闪而逝。沈腾顿时觉得浑身一松,出气都顺畅多了。
杨二累了,旋转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脚下几个圆圈中的毒物们显然也累了,随之慢了下来,只有几条金黄色的,碧绿色的小蛇依然高高昂起头怒,蛇信子一伸一缩,努力摇曳着身躯,蛇头始终朝着杨二的方向。
杨二终于停止舞蹈,随着她呼啸一声,这些毒物们如释重负一般,一个个瘫软在地,片刻时间后,一个个匆匆忙忙,溜之乎也。
瞬间,地面干干净净,再无一物。
小蛮妞花蝴蝶终于还是放开了沈腾,不知所踪。祝融氏又回来和自己这个便宜儿子聊天。
“蛮族多节日。”祝融氏对沈腾说,“人节鬼节神节名目繁多,无节不欢,无酒不欢,无舞不欢。而三江口之地,尤其富庶,就更是如此了。”
对于沈腾来说,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又非常舒适,既是自己这个干儿子与老干妈之间亲情的交流,更是自己对于南中深入了解的必须途径。
“蛮人对于生活质量,要求不高,温饱之后,略有盈余,便是天堂。”
“南中,愈偏远,愈贫穷。”
说到这里,祝融氏长长叹了一口气,捋了捋头发,“说到底,还是朝堂关注南中太少,给予蛮族太少。”
这个,算是说到根子上了。
这几个月下来,沈腾也发现,蛮人除了对族群有归属感之外,其他,真的很无所谓。诸葛亮当初的“以蛮治蛮”是对的,但问题是,最终,那些“治蛮”的“蛮”都享受了太多的政策红利,却没有将这些红利给到更多的蛮人,以至于普通蛮人对于帝国更加不屑。
他们的所有,都是蛮酋帅豪洞主长老们给予的,与帝国无关。
沈腾不由得想起后世那个伟大帝国来,曾经,太宗爷爷也提出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口号中,那个“先”字是精髓,“富”字是核心,其中的涵义,即便是千古圣贤如诸葛亮者,也望尘莫及。
诸葛亮的“以蛮治蛮”求的不过是一个稳定,而后世太宗爷爷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面的潜台词是——“然后,带动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最后,“让所有人都富裕起来”,才是根本,才是大同。
在这一点上,太宗爷爷比诸葛亮的髙绝之处,不可同日而语。
“孟氏豪奢,三江口一地,民众生活富裕,在南中,可称第一,这也是我孟氏能够立足三江一地百年不倒的根基所在。但是,”祝融氏指了指远处,“堪忧。”
沈腾明白她的意思。
就整个南中而言,三江口不过弹丸之地,光一个小地方的富裕,之于整个南中来说,之于蜀汉帝国而言,没什么卵用。三江口的民众,只信奉他们自己的王,而不是帝国的皇帝。
孟获倾其全力所为,不过是保证了自己这个族群不再反叛,并且力所能及地对帝国财政提供一些帮助,但对于庞大帝国来说,这都不过是杯水车薪。
“大理段氏,所谋甚大。”祝融氏忧心忡忡地说。
段氏,再一次进入沈腾的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