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民们群情激昂,手里的各式农具舞动生风。
显然,这些人都是被那些羌蛮人戕害过得不浅。
外面的乡民越来越多,对于军队来说,这其实不是一个好事情。一则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不可预知的危险,谁知道咧。
二则这些乡民毕竟不是军人,他们的存在,不仅对战争起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反而可能在关键时刻,坏了军队的大事。
马忠一直努力劝说乡民们赶紧离开,但却无济于事,甚至在彼此拉锯期间,乡民的数量却越来越多。
很多乡民情绪激动起来,鼓噪不已,纷纷叫嚷着:“咱们都是来杀蛮子的,凭什么要我们走?”
“这些蛮子杀了我家上上下下十几口人,要走,你们走,老子不走,除非你杀了老子!”
……
群情汹汹之际,另外一只人马奔了过来,却原来是三江口蛮王妃祝融氏带着孟氏家兵前来助战。
祝融氏之所以赶来,当然有受永昌郡守吕凯老大人的委托。
大家相见,自然欣喜不已,但乡民们的数量此时早已经过了万人之众,劝又劝不走,打又打不得,一时之间,本来该同仇敌忾的军队与乡民之间,几乎要爆发冲突了。
沈腾一直冷眼旁观。
马忠在这里,人家是南中第一人。张嶷在这里,人家是次督,更是货真价实的郡守大人。现在,又来了自己的老干妈蛮王妃,他才不想凑什么热闹。
他手下的那2000余骑卒力量,自然早就自动归属到庲降都督府下面去了,由马忠都督统筹安排。
但目前从银坑洞带来的那2000矿工,却一直都还在沈腾的手中掌握着,乌蛮三杰也正式“解甲归田”,成了沈腾手下最闲云野鹤般的存在。
对于这三人,沈腾一向放任自流,人家本来也不算自己的手下,大家不过是结伴而行罢了。
但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彼此之间感觉良好,三人对于沈腾自是喜欢,沈腾对于三人,也喜爱有加。
在沈腾看来,能将这三人一直带在自己身边,无疑是最得意的事情了。即便不能,也不能让自己成为他们三人的敌人,这几个家伙和猴子一样,都是天赋异禀之人,做朋友总好过做敌人。
对于乡民们的主动前来助战,在马忠等人看来,是麻烦。但在沈腾眼中,这件事情却意义非凡——他仿佛看到了后世那场轰轰烈烈的三大战役中“人民战争”的雏形。
中国历史上,真正打响“人民战争”的,还要等上2000年。
在后世那场旷世战役中,胶东半岛数十万民众自主自发地参与其中,运送给养,保障后勤,运送伤员,运送弹药、瓦解敌军士气、押送俘虏、捕捉俘虏……
用伟大的高祖爷爷的话说:“将敌人陷入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去”。
所以,当睿智如马忠张嶷等遇到此等情况,其态度之懵懂,是可以理解的。
在沈腾眼中,所谓“人民战争”,其核心有二:第一,为人民而战;其二,人民自发做出选择,并且主动参与其中。
而此时,在沈腾眼中,“人民战争”的核心元素已经具备,但主事者却困于历史桎梏中,难以觉悟。
这些羌蛮僰蛮祸害越巂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人民深受其害,无论蛮汉,皆是如此。此时,因为政府军将这些羌蛮僰蛮围堵在城中,来一个关门打狗,人民自发自觉地要求参与战斗,这刚好符合沈腾对于“人民战争”的核心元素的定义。
此时马忠手中的兵力已经不少,他自己带来2000人,加上沈腾张嶷手中的,还有祝融氏带来的蛮兵等,好几千人了,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城内的蛮兵数量。
目前的态势,只要困住几个城门口,将这些蛮子死死堵在越巂城中,就等于将他们死死捂在一口大缸里了,过几天,等他们的战马也吃光了,手到擒来,根本就不费功夫。
至于如何保证这些蛮兵不出城?
其实很简单,在各个城门口堆放了许多砍伐来的树木,连枝带叶的,蛮兵想出来清理这些树木,则必定遭遇汉军的箭矢临头。真有大批量的蛮兵蜂拥而出,汉军完全可以用火箭将这些树木点燃,阻止其冲锋。
即便这些蛮兵能够突破数树木障碍,眼前却是汉军立下的营寨。
这些蛮兵显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外援。
所以,汉军营寨面向城池的这边,均被刻意地加宽加厚加固许多,直接冲撞过去,对于不善攻城的蛮兵而言,难如登天。
论起打阵地战,任何时代,蛮兵都不是汉军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