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家门兴旺

老爷子觉得这一切都是祖宗们保佑的结果,他的内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但是被刘之野委婉地劝阻了,他觉得这样大张旗鼓地搞这一套,与大环境不符,建议老爷子还是保持低调的好。

虽然,他并不赞同老爷子大操大办的做法,但在面对祭拜祖宗的提议时,又不忍心拒绝。于是,他们选择在小范围内举行一场仪式。

到场的都是老爷子五服以内的亲人,彼此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老爷子的主持的祭拜祖宗仪式上,刘之野见到了同样考上大学的刘述成。

这小子在刘之野的资助下,成功考入京城矿业学院。当初填报志愿,也是刘之野的建议。

还有其他两位同族兄弟,他们也是凭借自己的今年努力考上了大学。

其中一位考上了京师大,另一位则考上了外国语学院。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为家族争光添彩。

而刘家庄一个村子,一年内竟然考出了三名大学生,以及众多的高中生、中专生,这无疑就像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卫星,在年月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的名字,不仅在村子里传扬开来,也在公社、区里引起了不小的话题。

因为一个公社一年里能有一两个考上大学的人就不错了,而他们村子却一下子出了三名。

在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能坚持读完初中的孩子已经算是很不容易。更别说什么高中生、大学生了。

甚至有些地方,一个县竟然只有二百来个高中生,想一想,能继续读大学的又有多少呢?

究其原因,刘家庄是凭借富足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才成功地培养出了这三名大学生,还有众多地高中生、中专生的。

而这一切都显示出该村的实力和非凡地潜力。

刘家庄的这一成就,不仅得益于优越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他们注重教育的良好传统。

过去由于条件限制,对后代的教育往往不够重视。

如今,随着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在全国范围内,恐怕很难找到一处像刘家庄这样,从幼儿园、小学到即将开班的中学,再到成人夜校和各种技能培训班,如此重视教育的乡村。

从整体来看,这个村里的人们正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从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俗话说地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俗语,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这句话其实更是在讲人性,只有富足了,人才可能会提高自己的追求。

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如果人的温饱问题也解决不了,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也坚持不了多久……

“京西明珠—记红星公社刘家庄……”这是《京城晚报》头版头条新闻,一经发布就引起了整个京城地区的巨大轰动。

人们纷纷感慨不已,没想到在这燕山与太行山的交汇地大山深处,竟然还隐藏着一个如此幸福的“桃花源”。

这里有著名的“京西稻”、“升芳蟹”、“刘家庄樱桃”、“刘家庄西瓜”,“反季节蔬菜”等等。

没想到这么些闻名遐迩的特产竟然全都出自于同一个地方,真是让人们大开眼界。

这个村子如今已建设成为国内首个中医药材基地,同时也是首个与农学院合作的稻田养殖基地和家禽牲畜牧养殖基地。

它是国内首个实现从幼儿园到初中教育的村子,而且就学率达到百分百。

它还是首个实现农村通自来水、电的村子,并且拥有供销社、信用社、集市、建筑材料厂、建筑工程队、养殖场、山野货收购站等村办企业。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第一。

总的来说,这个村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展现了它强大的实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这踏马的还是农村吗?就是我们城里的生活也跟他们没法比啊!”

“嚯!这人均收入比咱们高多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一个七级工看完报纸后,一脸懵逼地对工友说。

一名工友皱着眉头说道:“难道这是一则假新闻?”因为在当前社会里,恐怕没有人能像他们工人阶级那样拥有如此高水平的生活。

另一人道:“这不能够,这可是《京城晚报》,发行量巨大的权威报纸,上面怎么会刊登假消息?”

总之,随着《京城晚报》的这一报道让刘家庄算是彻底坐稳了京城地区第一村的宝座,可谓是名副其实。

面对他们如此幸福的生活环境,若是有人不动心,那才是见了鬼了。

于是乎,有些人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找门路,托关系想迁进来的,也有亲戚是这个村子里,想把户口挂在亲戚名下的。

但是想要真正融入这个村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对象嫁进来或者入赘。

这就导致了,刘家庄的大姑娘瘰、小伙子们根本不愁对谈象,是绝对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