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受阅 从军

工作上非常重视和支持,经过十几天的相处,给李胜利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从发动群众报名,兵员体检,定兵和家访,他们配合的很好。

经常加班,一连十几天从来没有休息。

特别是走访新兵家庭和了解新兵情况时,每天很辛苦,早出晚归。

有的新兵家住大山里,李胜利他们去回都是骑自行车。

当地的这两位老武装骑自行车水平很高,小小弯路和独木桥都可以骑过去,李胜利扛着自行车还不敢走,都是靠俩位老武装帮忙前行………

蒙阴县蒙山公社地处山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公社后面不远处有一大水库,环境优美………

接到新兵后,准备启运时,两位老武装握着李胜利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李胜利的眼泪也流出来了,他们相处将近一个月,彼此感情很深。

后来,返回到部队后,李胜利还与他们保持通讯联系很长一段时间………

接到新兵后,思想上,精神上压力很大,最担心的是不能出现新兵掉队。

特别是乘车和转站更是高度紧张,在新兵队伍前后跑,经常要点名,把新兵带到部队交到新兵连后,李胜利等人已经感到非常疲惫,声音也哑了,不想说话。

等回到部队,李胜利交接完新兵即刻回到自己的连队后,连续休息了几天都没有恢复到正常壮态,接新兵确实累,责任重大!

接新兵任务完成后,返回连队李胜利把有关接新兵的情况向团首长作了汇报。

休息一周后参与了连队各项正常工作,但讲话声音还是嘶哑未全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恢复到正常。

接新兵虽然很苦,但对李胜利来说是一次很实际锻炼,学会独立组织指挥,管理,观察和处理一些问题。

刘之野师长对这批新兵们赞不绝口,今年警卫二师扩招的兵员,在文化水平上并未见明显滑坡,反而在其他综合素质上有了显著提升。

这批新兵,皆是源自S北、沂蒙老区、太行山深处的农家子弟,他们继承了老一辈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血液中流淌着不屈不挠的优秀传统。

而作为接兵干部中的佼佼者,李胜利以其卓越的表现,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刘之野这位大佬的视线范围。

刘之野未曾料到,自己当初出于报恩之心,将李胜利引入公安支队,竟会收获如此意外的硕果。

然而,李胜利却以他的实际行动,为刘之野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在李胜利身上,刘之野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份坚韧与执着,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这小子,如今值得他尽心尽力地去培养,而且他们两家的关系莫逆,天生就是一派的人。

李胜利与刘之野,儿时皆是出了名的顽皮小子,捣蛋闯祸,无所不为。

然而,自他们踏入军营那一刻起,仿佛脱胎换骨,迅速在部队中崭露头角。

或许,正是这份不羁与坚韧,让他们天生适合军旅生涯,能在铁血与汗水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时间退回今年初,春季征兵工作开始了。当兵其实一直是易援朝从小的梦想,他从小最崇拜的人就是刘之野。

听到这个消息后,易援朝的心不由得砰砰直跳。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床洗漱完毕,穿上最整洁的衣服,迫不及待地去大队报名。

然而,民兵连长却告诉易援朝,今年的征兵只面向本地青年,他们这些插队知青并不符合条件。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易援朝心中的热情。易援朝失落地走在回住处的小路上,脚下的泥土地因为寒冷而结成了冰碴,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失望。

几天后的一个寒冷夜晚,易援朝和几个同屋的青年正在堂屋里烤火。

火堆噼啪作响,映红了他们的脸庞。突然,他们听到邻居家传来嘈杂声。

出于好奇,易援朝披上棉袄走出去,寒风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易援朝看到,征兵干部正在动员一个本地青年参军。

那个青年和家人依依惜别的场景,让易援朝感到十分困惑。在易援朝看来,能够参军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为何他们表现得如此不舍?

青年的母亲紧紧抓着儿子的手,脸上的皱纹中盛满了不舍的泪水。父亲站在一旁,虽然表情坚毅,但眼中的担忧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这个场景让易援朝陷入了沉思。他开始理解,对于这些世代生活在山村的人们来说,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是多么艰难的决定。

而易援朝,一个已经离开家乡的知青,反而对参军充满了向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