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野两口子觉得过意不去,携慰问品与三名子女踏入东岸二师家属院,专门去那受伤的孩子家里致以诚挚的歉意。
这个受伤的孩子家里,无需过多询问,其家庭背景一查便知,皆因他父母皆隶属于二师。
小男孩的父亲苏则担任警卫二师六团的副团长,他的母亲则是二师师属医院的护士长—林雨。
苏则是今年刚调来警卫二师的,他们一家搬来刘家庄家属院区居住,尚不足月余。
今日,苏则于团部执行公务不在家,他家中只有其妻林雨护士长,及年迈的母亲相伴和孩子们。
作为一师之长的刘之野,他能亲自带领子女,上门作致歉之举,让受伤孩孩子的家人倍感意外与感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与尊重。
刘之野与甘凝对苏则的家属们微微颔首,孩子的母亲连忙上前,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与理解:“首长,您真是太过谦了。孩子们之间嘛,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磕磕绊绊也是成长路上必经的小插曲。您日理万机,还特地抽空过来,我们真是既感动又过意不去。”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质朴的通情达理,让在场的氛围瞬间缓和了许多。
“林雨同志,您甭客气,我们俩今儿个来不是以单位领导的身份来探望的,而是以孩子家长的身份来道歉的,我家这丫头让我们夫妻给养野了,这下手没轻没重的……”甘凝有些尴尬的说道,自家姑娘被她养成假小子她也觉得难为情。
刘之野在一旁,表情严肃地随声附和:“对,我们回去后,定当严加管教他们……”
林雨闻言,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忧虑,目光温柔地落在刘家这三个孩子身上,“这……领导,孩子们既然已经认识到错误,就让他们过去吧。孩子们天性顽皮,实属正常,您也别太过严厉了……”
林雨,她也是出身于革命军人家庭,自幼便对军人父母的严厉管教深有体会。
这份独特的背景,让他对军人出身的父母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都说,疼爱孩子是一般做父母的天性,但这种天性你在那些经历过战火纷飞年代的老军人家庭里往往是看不到的。
说一句她自己独特的感受,就是觉得老军人家庭出身的孩可能子缺少一些父爱和母爱,也缺失幸福的童年。
在她所有记忆里,从认识父亲那天起,父亲就是让她感到威严和想躲也躲不开的管理者。
大概三四岁的时候,林雨就懂得,对于父亲交代要注意的事情必须记住和努力完成好,否则轻则体罚,重则挨打,而且这种挨打常常带有让你感到恐惧的突然性。
打完你以后,他会留下这样一句话:“你好好想想,你为什么挨打?”在老军人父亲的眼里,她们兄妹几个根本就不是孩子,而是一个兵,一个由他亲自管教的士兵。
比如父亲带她们兄妹上街,父亲在前边走,林雨她们要在后边跑着才能跟上他。
再比如父亲让林雨的哥哥帮着搬点东西,即便哥哥呲牙咧嘴搬不动,父亲也绝不过来搭把手。
林雨的父亲信奉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你越弱,他就会越看不起你!
为什么挨打?在带兵严厉和非常挑剔的父亲眼中是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打你的理由的。
向学习成绩差,考试不及格。向跟大院子里孩子们打架,人家家长告状了。
甚至向让你檫桌子没有檫干净,还有把他老人家交代过的事情忘记做了。
还有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一些来路不明的东西他怀疑是你偷来的,非要你说清楚不可。
归纳起来就是两条,一条是看你不顺眼,再一条是让你长记性。
所以林雨兄妹从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去学校,倒不是喜欢学习,而是她上的那所学校是军队子弟学校,实行住宿制管理。
在学校林雨除了学习成绩差和见不到“凶神恶煞般”的父亲外。其他的事情她觉得非常好。
林雨记得她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基本上都是两地分居,母亲在京城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姥姥姥爷家。
那会儿,她父亲则在津港的部队里,只有到星期六的时候放假回家一天。
如果父亲周日也下部队,她们也见不到他,就是哥哥搞点简单的饭给她和姐姐吃,林雨记得最常吃的饭就是馒头就古巴白砂糖。
还经常吃不饱。有时候父亲也带她们下饭馆吃点好的,但记忆中的我从来就不敢撒花放开吃。
父亲让你吃,你才敢吃,而且不敢随便夹菜。害怕父亲说自己不懂事。
一般的时候,都是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才敢夹块肉吃。
好像这就是她们家的家规。大人没动筷子,小孩不许动筷子,吃饭的时候虽说没有定量,但兄弟姐妹要互相关照;大人说话小孩不能插嘴;甚至不准向父母提出任何包括不合理的要求。
就这一条,林雨执行到大,唯父母之命适从,即便是一些合情合理的事情她都没有敢跟父母亲说过,自己再委屈,也都忍了。
林雨觉得,她们军人的家庭和过去“军F”的家庭倒有一些相近的地方,就是树立绝对权威,要求绝对服从,不许讲理,也没理可讲,若有不服规矩者,棍棒伺候,军法从事。
小时候只要父亲叫你到他的屋去,绝没好事,重则挨打,轻则训斥,他那个屋对于她来说,像“军事法庭”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