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冀省沧州一个偏远山村,17岁的王磊因为个子长得高,被他父亲虚报成18岁,花了1块3毛5分钱,在晚上悄悄地给生产队长王前进送了两瓶“燕山”酒和一斤“稻花香”点心。
终于,王磊被生产队安排跟着生产队的电工师傅学技术。
前两年,王磊他们生产队刚通上电不久,生产队的排灌站和磨房都要用电,各家各户也通了电,除了偶尔会停电以后,基本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但是,家家户户的电只用来接一个25W的灯泡,大灯泡虽然亮一些,但费电,生产队里不让接。
而负责检查灯泡瓦数和抄电表度数的活,一般都是有队里的电工来干。
因此,这年月在生产队里,电工是一个很吃香的差事,工资待遇好(按工分算),具体到每个月差不多有15元。
这年头,15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令人眼红的收入。
况且,家家户户都巴结电工,希望电工在查抄电表度数时能够关照一下。
王磊初中毕业两年了,一直在家闲着,虽然地里也有活,但有一大家子人挣工分,他几乎成了多余的人。
眼看着一天天长大成人,王磊父母想当电工也很不错,有工资收入,于是萌生了让王磊当电工的想法,其他村的电工有带徒弟。
徒弟没有工资,只是跟着电工扛梯子,拉电线,但能跟着师傅学点技术,总归算是门技术。
在他父亲的努力下,王磊开始了电工学徒弟的生涯,每天跟在电工身后,检查着线路,抄收电表……
让王磊没想到的是,他跟着生产队电工黄叔以后,黄叔却时刻防备着他。
当遇到接电线、或入户查电表时,他总是借口把他支开。
黄叔担心教会了王磊电工知识和技术,会把他挤掉。
时间一长王磊感到很别扭,和他父母说了几次,不想学电工了,但他父亲就教训王磊,说:“为帮你学电工,家里花了钱托了人,哪能不想干就不干……”
“况且,你不想学电工了还能干什么?下地挣工分?”
王磊梗着脖子道:“我琢磨着去京城找找我姑姑,听说她现在成了公安,还是特警队长呢。我自小也学过咱家的几手功夫,说不定也能在公安队伍里混出个名堂。”
王父一听,脸色骤变,怒不可遏地喝道:“胡闹!你堂姑好不容易从苦日子里熬出头,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家庭也幸福美满,多不容易啊!我坚决反对你去给她添乱,让她分心!”
王磊的倔强劲儿也上来了,他将头一扭道:“我不去也行,除非你能想办法让我入伍,你看小武,今年就顺利参军了……”
王父闻言,严厉地打断了他:“小武的父亲是民兵队长,自然有门路。你爸我只是个庄稼汉,没那本事!”
这时,王母心疼儿子,连忙在一旁打圆场:“孩子他爹,要不咱们给姑姐写封信,听听她的意见吧。咱们家,就数她有出息了……”
王父瞧着眼前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这母子俩,他叹了口气毕竟是自家的仔,“哎,让我在想想吧……”
…………
这一天,夕阳西下,王秋菊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推着自行车缓缓步入前院。
此时,三大爷闫埠贵满脸笑意地从屋内迎了出来,手中轻握着一封信件。
“三大爷,这都饭点了,您还没吃呢?”王秋菊停下脚步,礼貌地寒暄道。
闫埠贵呵呵一笑,回应得颇为亲切:“秋菊回来啦?我们家饭刚上桌,这不,一听见你回来的声音,我就赶紧出来瞧瞧。”
他话锋一转,举起手中的信,继续说道:“对了,我这儿有封你的信,看地址是沧州的,莫不是你老家那边寄来的?”
王秋菊脸上洋溢着笑容,轻快地接过信件,连声道谢:“真是麻烦您了,三大爷,还打扰到您用餐,真是不好意思。”
闫埠贵闻言,大手一挥,爽朗地回应:“嘿,这有啥,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话语间,透着一股子亲切与热情。
“那会儿见您嘞!”
“得嘞!”
回到家,她发现丈夫傻柱已备好晚餐,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嘿,老何,这手艺又有长进啊,啥好菜这么香?”王秋菊笑着轻拍了下正忙碌的傻柱的肩。
傻柱转过身,憨厚一笑:“看你这些天累得,我特地托人从刘家庄带了只肥美的大肘子回来,今晚就让你尝尝鲜,好好补补。”
王秋菊一听这话,心头便泛起了层层甜蜜。傻柱,这汉子外表虽不起眼,但内里却是个实诚人,有本事又懂得疼惜妻子。
自打王秋菊嫁给傻柱以来,岁月流转,他对她的好却从未有过丝毫改变,始终如一地呵护着她,这份深情厚意,让王秋菊倍感幸福与满足。
看着王秋菊站在自己的背后愣神儿,傻柱回头说了句:“你别傻站着啊,去西屋叫来何秋吃饭了。”
“这孩子啊,一放学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到处疯玩。非得等到饭点到了,肚子咕咕叫了,才猛然想起作业还没着落呢。”言罢,他摇了摇头,脸上却挂着几分无奈又宠溺的笑容,仿佛对这样的场景早已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