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家电

等一入伏了,

咱老四九城的热天,算是真的要来了!

说起这老京城人的夏天,岂是一个“热”字能形容的。

说出趟门吧,从小院走到胡同口,就热得四脖子汗流。

等到了三伏天那就更别提了,闷得人喘不上气来,恨不得人走到哪,就得把电风扇搬到哪去~

有时候刘之野就琢磨,您说这年头会儿也没有空调,甚至电风扇都不怎么开,人们是怎么熬过一定些个酷暑的。

这伏天的晚半晌儿也十分闷热,令人难以入睡。

于是有人就将炕席拿到院子里,用凉水冲刷或用湿布反复擦上几遍,直到凉爽了,再躺在上面儿,美其名曰睡“凉席儿”。

人躺在上面不粘身子,感到很凉快。

为了防止蚊蝇的打扰,人们多在炕席边儿点上一根火绳儿,这一夜就能睡个踏实觉了。

无论是四合院还是大杂院,都有个大门道,因南北(或东西)畅通,夏日里小风儿一吹,特别凉爽,所以成为人们三伏天儿里纳凉的好地方。

白天多是大杂院里的大妈、大婶们聚在大门道理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纳凉风儿,俗称过“穿堂风儿”。

到了晚上,则换成院子里的老爷们儿在大门道里铺块凉席睡觉,也谓之过“穿堂风儿”。

如果门道进深较大,能睡上三四个人。

这年月,京城的街巷口或胡同里有不少的古树,以槐树居多,因树冠大,树阴儿也大,特别是烈日当头时,浓阴下却很凉爽,于是成为人们夏日里纳凉的好地方。

尤其是在三伏天儿,树阴儿下就没有断过人的时候,俗称乘“阴凉儿”。

街坊邻居们有的聚在树阴下聊天儿,有的下棋,有的铺块油布或凉席就睡在树下。

浓浓的树阴,轻轻的凉风儿,为胡同里的人们营造一份凉爽的氛围。

每到三伏天儿里,许多人都喜欢吃凉物以“解心火儿”。

胡同里有水井,三伏天儿里人们喝得最多的是“井拔凉”,就是饮用从井里刚提上来的井水,带着阵阵凉气,喝上一碗,从心底感到凉爽。

此外凉酸梅汤、凉绿豆汤、凉绿茶等也是许多家庭必备的饮料。

三伏天儿里的吃食也以凉物居多,其中过水儿面最受人们的青睐。

刚出锅儿的面条往凉水里一放,将热气儿浸得一干二净,有的人觉得过一次水儿不够凉,还要过上二回,然后浇上三合油儿或芝麻酱,吃到嘴里那叫爽。

不过,在刘家庄里生活的人,要比起其他地方好过不少。

这里毕竟是山区,气温要比城里低一些,另外家家都有电风扇,这是刘家庄电风扇厂自己生产的产品,并且还是塑料外壳做的。

这可是新技术,一改以前铁质的笨重不方便。

众所周知,电风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电器之一,后世几乎家家户户至少也有一台风扇。

而在当前这个年代里,夏国的一些地区风扇还是属于“高端货”,与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等并称为“四大件”。

其实最早的一台风扇于1830年在M国诞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电风扇自诞生至今,历经百余载春秋,历经数次革新,技术日臻完善。

然而,其核心材质仍固守金属之躯,不免显得厚重有余,灵动不足,且伴随着较大的噪音,维修时也颇为繁琐。

随着刘家庄“五金厂”的蓬勃兴起,其业务版图不断扩张,触角延伸至新兴领域,其中便囊括了自行车与电风扇的生产。这一跨越,标志着企业实力的飞跃与产业升级的浪潮。

刘之野是来自后世,当然知道电风扇的发展,相较于金电风扇属外壳的传统电风扇,塑料外壳的新式电风扇在成本、维护、便携性、噪音控制及安全性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

塑料材质的应用,不仅减轻了风扇的重量,更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更加亲民;同时,其优良的耐候性和易加工性,也极大地简化了维护与保养的流程;而塑料外壳对噪音的有效隔绝,则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宁静的使用体验;此外,塑料外壳的绝缘性能,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在刘之野的远见卓识与悉心指导下,电风扇厂终于攻克难关,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塑料外壳电风扇。

这一创新之举,不仅引领了电风扇行业的变革潮流,更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与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刘家庄的电风扇厂随之崛起了,相对于传统金属电风扇,塑料外科的电风扇优势太大了,很快就占领了国内的电风扇市场。

并且,还向东欧等友好国家进行出口。

隔海相望的倭国,如今已跃居家电强国之列,全国上下致力于电子家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对M国的家电巨头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倭国对新兴技术的敏感度极高,他们与刘家庄地区的合作日益紧密,很快便锁定了刘家庄电风扇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

遗憾的是,当前夏国尚未颁布专利法,否则刘之野的这项新技术绝不会轻易落入倭国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