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军区首长刘之野等人,郭连长就邀请营长易援朝和吴副营长中午在他们连吃午饭。
吴副营长说:“午饭就不能在你们连吃啦,已经通知下午观看明年参加大比武集训队教员们的队列表演,他们都是接受特种训练的优秀教员,我们也要开一开眼界。”
“那就让我们回营部饭堂吃完午饭休息一会儿,下午再继续吧。”易援朝说着就和吴副营长一起骑上自行车赶回了营部。
且说,刘之野一行人没有留在易援朝他们营而是直接去了下一个部队驻地。
这年前没几天了,时间比较紧,他想尽量的多跑一些基层部队摸摸情况,另外给基层官兵带去军区领导们的新年问候。
“谈心时,我们须站在同志的地位,用诚恳的态度和他说话;干部,特别是和士兵接近的基层干部……基层至上、士兵第一,是我党我军一直以来的光荣传统。”
在刘之野的专车上,他与孙副政委畅谈军队的思想建设问题,给予了一些建议。
孙副政委是老政工出身,他没想到眼前这位岁数比他小很多,却是军事主官的年轻领导,不光是在军事指挥上有一套,这思想建设上也是别出心裁。
孙副政委佩服地道:“领导说的对,基层官兵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离开基层官兵,再宏伟的战略也不能实现。
这关心关爱基层官兵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想方设法为基层排忧解难。
解难是最好的关心,帮困是最好的服务。
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尤须重视解决好官兵的“一切问题”,真正激发基层内生动力,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刘之野与孙副政委比较谈得来,俩人是越说越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就这样,两位军区领导带着身边的工作人员,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山海关脚下某守备连驻地。
刘之野有一个老习惯:有时他下连时,会突然改变视察目标,这时他会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要事先通知连队。
这次也没有例外。
等刘之野他们来到该连队驻地的时候,正赶上这个连的指战员们打靶回来。
天快黑了,工作人员出去张罗膳食,他则走进战士的宿舍,询问打靶的成绩和平时的训练情况。
战士们看到军区首长来看望大家,非常高兴,争先恐后地向他汇报着情况。
突然,“乒——”一声枪响,紧接着“乒——”又一声枪响,扰乱了连队驻地的平静。
功夫不大,守备连连长秦西平急匆匆地跑来了:“报告首长,一个姓李的新战士,擦完枪后把实弹和教练弹混装在一起了,验枪时走火,人倒没有伤着,只是把我吓坏了。我还以为……”连长越说越气:“这个熊兵,平时就吊儿郎当,这次我非处分他不可!”
刘之野笑了笑,摆摆手说:“不,先不要处分,枪走火固然是坏事,但只要人没伤着就好。以后要坚决杜绝。”
秦西平怒气冲冲,没有吭声。
刘之野看着这名连长的神情,不放心地说:“西平同志,走火这件事,是什么教训就是什么教训,处理时不要跟我在不在连队联系起来,啊?”
秦西平嚷嚷着说:“首长,这怎么成?这次不给他点厉害看看,下次他还捅漏子,决不能放过他。”
隔墙有耳。
连长的话不知怎么传到了那位枪走火的小李的耳朵里。
走火之后,小李心里本来就忐忑不安:“是挨批评,还是受处分?”
小李的心如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再听了别人传给连长秦西平的话,小李认为这下彻底完了,干脆躺倒不起了。
事情复杂了。
刘之野有多年在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他感到眼下是该自己出来讲讲话了。
本来,按他以往的习惯,每次下连队,都是先找干部战士们谈谈心,开几个座谈会,掌握大量情况之后才说话的。
因为刘之野向来讨厌那种刚一下车就乱放炮的做法。
但这次问题比较特殊,他不得不讲了。
尽管如此,讲话之前,刘之野还是先跟守备连的干部们通了通气。
当天的晚点名时间,刘之野就以枪走火为由头,针对连队在管理教育、武器弹药保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最后,刘之野郑重地宣布:“不要把这次走火看成异常事件,也不要给小李任何处分,但要从中接受教训。”
真可谓立竿见影。
刘之野的话还没讲完,站在队列里的小李就唏唏嘘嘘哭起来了。
等队伍解散时,他跑到刘之野跟前,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趁热打铁,刘之野又找他谈了心。
当天晚上,小李就主动到连首长那儿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还写了一份墙报稿子,向全连同志表示了改正的决心。
连长秦西平也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和启发。
晚上就寝时,警卫员向刘之野报告说,连里对他的安全仍不大放心,特意增加了岗哨。
刘之野听到后,起床叫来了秦西平等连队干部。
他严肃批评了他们的这种做法,告诉连队干部们应当尊重战士,信任战士,把增加的岗哨撤回去。
临睡之前,刘之野又打发警卫员出去检查了一遍,直到听说都落实了才上床休息。
因为刘之野的突然到来,连队没有来得及招待,几个连干部一商量,觉得“这一课”还是得补一补,便决定由胡副连长出面筹办。
胡副连长动脑筋了:直接去问首长们爱吃什么菜吧?显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