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回到村口,余秋堂将钢叉顺便放到余秋江处,和王浩峰在路口分别,各自回家。
回去的时候,因为身上浓浓的血腥味,吸引沿路的看门狗吠个不停,但这时候的狗都被栓着,可不像后世,能出来到处跑。
也不是担心狗咬人,而是担心人吃狗。
人穷时,除了人,看到什么东西,都会想着能不能吃,这种习惯逐渐成为印在人们灵魂深处的饥饿感。
以至于后世人们不再为吃不饱肚子而发愁,也不会再把吃肉当作困难,但人们看到各种没见过的物种,都会冒出“它的味道吃起来咋样”的念头。
说是饮食文化,但其实所有饮食文化的形成,往往都充满着无奈,有多少真正是因为想吃得更好而流传的呢。
因为犬吠,邻居们自然要出来查看,看到余秋堂一身血,开始还有些惊讶和畏惧,不知他袋子里渗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待问清是野猪肉后,则纷纷很羡慕,虽然野猪肉比较硬,吃起来还有股淡淡的骚味,但再骚也是肉啊。
很多人家大白馒头都吃不饱,更不别说吃肉,嘴里面馋的只要听人说起肉字,就能流好多口水。
“没想到啊,你还有这种本事,堂堂。”
“可不是嘛,你看这猪大的,怕是得有一百多斤吧?”
“哪止,至少两百开外。”
“这要吃多久才能吃完,真的本事大,我们家那几个臭小子,让去山里砍个柴,都能被獾追的鞋跑掉一只,没出息的。”
余秋堂听力好,即使很细微的闲谈他都能听得清楚。
虽然靠山,但是附近的猎人并不是很多,每个村子最多也就两三个,甚至有的村子还没有。
猎人不是啥浪漫的工作,若是只想在外围打打野鸡野兔啥的,一般不会出大问题,但要是一旦进入山林深处,目标瞄准豺狼虎豹熊瞎子,那可就说不好。
和出去打仗没啥区别。
也是脑袋栓在裤腰带上,一个不留神,竖着出去,回来的时候就会横着。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猎人其实不仅需要苦练本领,但也与天赋和身体有关。
有的人耐力天生好,跑得快,力气大,那即使不用枪,在关键的时候,只要不是碰到熊或者豺狼群,都有转圜的余地。
相反,身子骨很弱的人,即使丢一杆枪给他,也难以成为有些猎人。
很多时候,面对凶猛的猎物,其实只有一枪的机会,猎物不会原地站着让你打,若是遇见猛兽,伱一枪也不一定能干死。
只要它们不死,那你就危险了。
没有沉着冷静,做好下个猎杀阶段的准备,就可能成为野兽的点心。
“喂,秋堂,你这野猪肉卖不卖啊,我想搞点,让孩子们尝尝。”
余秋堂停住脚步,转身笑着对问话的邻居说:“婶儿,你要啊,行啊,那就卖你点,你等下来我们家吧。”
“那……你给婶儿算多少钱一斤呢?”
余秋堂笑笑,“还能多要你不是,这样吧,我也不能亏着,就按照一斤一块钱吧。家里养的猪肉,一斤两块还不止,我这个价,是不是很公道了?”
邻居想了想,跟着余秋堂后面,一起朝余家走,“不贵不贵,便宜着呢,我割三斤吧。”
“这个价格的话,那我也要两斤。”
“我来个五斤,给我稍微肥点的,我们家人都稀罕肥的。”
“我……”
余秋堂在前面走着,后面渐渐跟的人就多起来,开始只是看热闹,听说一斤野猪肉才一块钱,看别人买,自己都想试试味道。
走着走着,余秋堂看到个熟悉的身影,刚要打招呼,对方也看到他了,急忙招招手跑了过来。
“堂堂,你这是……”
来人是个比余秋堂大几岁的年轻人,叫余秋山,也是余秋堂的堂兄,不过是余秋堂二叔家的儿子。
余秋堂的父亲余得金一共兄弟五位,金木水火土,姐妹两个,余得金是老大,下面原本还有四位。
其中最小的弟弟余得土英年早逝,现还剩下兄弟四个。
老二叫余得木,在兄弟五人里混的最好,现在市里做生意,什么都倒腾,算是抓住了环境放开后第一波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