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分地家庭会议,狗爹

重回1984赶山狩猎 蜗猪 2344 字 6个月前

第一阶段的语文恶补暂时结束,他又准备用半个月将数学的基础知识补补,一二年级的数学都相当简单,他毕竟年龄大,现实中就用到计算,学起很简单的数学题目,自然事半功倍,反而没语文那么麻烦。

两个孩子的学习状态,都让余秋堂很满意,暂时也将这事放下心。

入学之后,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只要按部就班一年复一年去读就行。

过几年,如果能考上清泉初中最好,实在不行,还可以考邻村的一个初中,至少都有用学上。

至于未来能不能上高中,能不能上大学,这就是另外一回事。

人人的能力有限,也不是说想让上就能上。

到时候看具体发展如何。

除了两个孩子的事,剩下便是秋收。

荣城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决定了荣城的农作物每年只能种植一季半。

啥叫一季半呢。

就是种一季长的,主要的农作物,例如小麦或者玉米,高粱这种。

再种半季生长周期短的,就包括谷子,糜子,荞麦,油菜,豆子等等。

以小麦和糜子与玉米为例,大概就是秋天种小麦,第二年夏季收,然后种糜子,等到秋天将糜子收了,地闲置一段时间,春天种玉米,秋天玉米收掉,就能接着种小麦。

相当于两年种了三种东西。

这样的好处一方面是节约了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能种出更多粮食,另一方面也算是调整了土地营养。

也就是俗称的回茬。

这边人经常提到回茬小麦,回茬糜子,就是指的这个过程。

一般回茬的东西,产量与质量都要比正茬的低。

到了收获的季节,既然大家都要开始秋收,余家也不例外。

目前余家的地组成相当复杂。

因为余得金娶了三个老婆,但因为这个时代正处于分地的变革期,政策不稳定,村里和队里各种鬼主意的人一堆。

导致分地出现很多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第一个老婆的孩子,只有余春梅赶上分地,有一亩三分地,其他两位姐姐出嫁太早,没赶上分地的时间。

第二个老婆这边,因为余秋堂母亲去世的早,哥哥失踪(也可能已经死亡),嫂嫂去世的早,所以也没赶上分地,但因为哥哥来后入了余家的户口,算是在王家庄落户了,所以两个孩子却各自又有一亩地。

余秋堂自己也有一亩地。

至于陈美娣这边,则是陈美娣和余秋实都有地,王春花因为已经出嫁,且没有入王庄的户口,所以并没有分地。

其中陈美娣一亩三分地,余秋实则是一亩地。

再就是余得金自己有一亩三分地。

综合算下来,原本余家一共有七亩九分地,加上边边角角,也就是八亩地。

看起来挺多,但其实还是紧紧巴巴。

主要是这个时代,地里粮食产量很低,本来就打的不多,还要一部分交公粮,若都吃小麦的话,肯定是不够一大家子吃。

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种够交公粮的小麦,剩下的基本都是种玉米或者其他作物,产量会比小麦高,勉强能维持生活。

那现在既然分家了,肯定各自的地归属自己。

余秋堂,余春梅,还有两个孩子,相当于就是带走了四亩三分地,占所有土地多一半。

这其中呢,又尤其是以余春梅的地最好,处于村里地势最好,接近水源之处,这里种的粮食,一亩能打其他地一亩半乃至两亩的产量。

所以当初分家时,陈美娣才想着将余春梅地留下来。

至于余秋堂三人的地,相对就很一般,完全没办法和余春梅的比。

想着到了秋收阶段,地里都种着各种粮食,余秋堂不想非硬着要把土地里粮食全部要过来。

只是要求地里粮食收走,地给空出来就行。

原因倒不是他非要做好人,而是因为现在他们名义上分家,但是户口本并没有单列,所以家里需要交的公粮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