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人靠衣装

重回1984赶山狩猎 蜗猪 2385 字 4个月前

比起这里味道的醇厚,街道面简直就是白开水。

这一口气,就吃了三碗汤的,还专门拌了一碗干的,吃的贼拉过瘾。

能吃这么多,当然也与红白事上的碗小,盛装的面少有关。

村里面干活的人,动不动就吃十几碗。

第四碗面入腹,旁边侍候桌子的总管就要给他再添,他急忙的将碗倒扣在桌上。

“饱了饱了,吃不进去了。”

“多吃点啊,看你都没怎么动嘴,到我们这里,你辛苦的,也没啥好东西招呼你,就一点点面,能吃就多吃点。”

“真的饱了,我没客气,我平时吃面就吃一碗,今天吃了你们四碗,已经超水平发挥。”

“客气的不行,你们都是大城市出来的人,肯定山珍海味吃多了,我们农村就这样,不求好,但是管够!”

“真不能吃了,你们也太热情了。”

“那……再吃碗干的吧,油盐酱醋啥都有,伴着吃也好吃。”

张浩被劝说的有点都难为情。

他发现这农村人的热情,和城市里的人的热情完全不同。

城市里,大家也热情,而且话说得很好,亲的像亲人,但是呢,你还是能感觉出对方只是在铺垫,背后总有吃饭之外的目的。

可在这里,他能看出憨厚的总管就纯粹是希望他多吃点,这种热情不算特别夸张,但很质朴,让他心里没有排斥,忌讳,只有真实的感谢。

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又吃了一碗干的。

这才摆脱热情供给。

好在,时间刚好过了8点,余秋堂和前去迎亲的人也出来了,他这才解放出来。

按照规矩,结婚第一天双方父母不能相见,所以余秋堂这边就带着三婶子和二姐一起。

二姐也是早上才匆匆赶过来。

她是老师,气质什么也最好,虽然没有大姐漂亮,却更善于应对其他事。

这边还带着余秋江一起。

主要是为了陪酒。

新郎去新娘那边接亲,若是遇见过桥,就要挨个敬酒,这边人本来酒量好,一圈下来就要喝不少,万一遇见那些故意“使坏”的劝酒,真就不好对付。

大喜之日,又是新娘那边的亲戚,人家敬酒,新郎要是矜持着就是不喝,气氛就尴尬下来。

西北人看待男人,最起码的要求是豪爽,若是这点都做不到,就会成为笑话。

丈母娘和妻子都会被人嘲笑。

所以一般新郎官就会撑到底。

也有像余秋堂这样,申请个外援,帮着一起挡酒。

余秋江的酒量深不见底。

余秋堂的印象里,就没见过余秋江喝多的时候。

再配合着他自己的酒量,想必就没问题。

新郎官坐在前面车上,二姐和余秋江坐在后面,出发前余得金专门跑过来交代,到人家那边,要注意礼貌,不要丢了礼数。

也询问带了钱没,万一有个什么花销,不要太小气。

新婚日子,不是大事情,一切都以和为贵。

一辈子只结婚一次,不要搞得后面一回想起来就不高兴。

余秋堂点头应了。

还有一些其他亲戚,姑姑们,婶子们,也都纷纷交代了一些事,余秋堂也都一一答应。

在一阵鞭炮声里,三辆车缓缓离开王家庄,向米家庄而去。

两个村子其实直线距离不远,只有七八里,但汽车要走,要先绕到清泉镇上,然后再从另外一个大道进去。

车一路开着,播放着音乐。

显得特别拉风。

沿途不知吸引了多少羡慕的目光。

很多待出嫁的姑娘,或者是还没有娶亲的小伙子们,心里都有了个念头,等我们结婚……

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代价多大,以他们的年龄,很多人注定没有这个机会。

余秋堂算是以一己之力,给村民们心里埋下一颗根本没有发芽土壤的种子。

路上,车开的很慢。

有些地方坑坑洼洼,有地方又会碰到来回穿梭马路的羊羔,甚至是半天挪不开步子的老头老太太,以车和路宽度的匹配,只要路上有任何“障碍”,车子就过不去,只好按喇叭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