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章 带刺的玫瑰

外科教父 海与夏 2371 字 6个月前

其实杨平也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做了一件医生该做的小事情而已,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给出一个诊断而已,没想到可以带来这么多良性的收益,拯救这么多人。

看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不是一句空话,当一个人的能力和地位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一言一行可能会产生影响,这个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肺移植目前是浙江那边做得最好,尤其浙大附二院,三博医院还是刚刚起步,器官移植中心目前有意将肺移植做起来,不过还要借助外科研究所的技术支持。

外科研究所作为三博医院的技术发源地,很多技术很快扩散到其它科室,三博医院的基础很好,大多数临床医生都是名校的博士毕业,这一批年轻人才是三博腾飞的基础,如果不是有这些年轻人才,杨平很难带动整个医院往前发展。

日常的工作继续,科研课题仍然没有进展,积分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没有新的积分进账,实验很难再开展下去,杨平这段时间开始调整思路,重申审视自己是不是思路出了问题。

K因子在体外实验环境对肿瘤的消灭效果非常好,但是一旦使用实验体做实验,这种效果却显得微乎其微,这是因为人体的内环境与实验环境不同导致的,很多药物的研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实验室效果很好,但是到人体就是另外一回事。

有些药物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改进,从而实现在人体内的效果,有些药物无论怎么改进都无效,所以不得不放弃。

人体内环境对K因子的影响因素有动态的,有静态的,各种影响因素又相互影响,错综复杂,人体的动态性与复杂性是医学学科发展比其它学科慢的原因,人体实在是太复杂,有时候静下心来研究医学的历史,每一步都走的艰难而小心翼翼,甚至有些进步是在质疑、迫害与打压中艰难地迈出。

杨平继续修改K因子的异构体,或者使用其它分子与K因子搭配,尽可能在各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可以在人体内发挥最大的作用。

跨越式的创新是没有这么容易的,绝大多数是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一点点的取得突破,整个过程是缓慢的螺旋式。

系统空间提供大量的资源与时间,提供不了决策,决策还是依靠杨平的大脑,系统只是一个强大的物化工具而已。

经过缜密的分析,杨平终于发现,K因子这种强大的能够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小分子是人体内本身不存在的,它在人体发生作用,势必引起人体的保护机制的注意,人体保护机制是聪明的,同时又是不聪明的。

它发现外来的K因子能够引起细胞的死亡,于是立刻引起警觉,但是它无法识别K因子肩负的使命是消灭肿瘤,而不是正常细胞,它认为K因子会消灭人体的正常细胞,于是想方设法消灭、阻滞和干扰K因子在的作用,这样不仅降低了K因子的作战能力,而且还给人体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因为要应付如此强大的敌人,人体需要调动更多的防卫资源,这种调动时间一长,会引起某些方面的失衡,最终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

这就是K因子为什么在体外实验环境效果很好,而在人体内作用大打折扣,甚至微乎其微的原因,两种环境完全不一样。…。。

就像一个拳击手打木头人很厉害,走上真正的拳台却发挥不出水平,因为对手不再是木头人,而是有头脑,能够灵活躲闪,会发起攻击的拳击手。

为什么K因子不能躲过人体保护机制的攻击,而肿瘤细胞却可以?

K因子仅仅是蛋白质小分子,不是具备生命体行为,为了躲避人体的保护机制,每次都是实验者在人为地修改,不具备自我修改能力,而肿瘤细胞是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的细胞,它的修改是自我躲避行为。

关于K因子失败的基本原因,杨平在理论已经摸得十分清楚,接下来他要思考如何K因子真正躲开人体的保护机制,在人体内发挥作用。

如果是病毒和细菌,他们有自我生存的智慧,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能够自我进行修改,以适应生存环境,能不能依靠将K因子与病毒和细菌进行结合,组合成一个复合个体,杨平大胆地设想。

有时候病毒细菌在某些方面的智慧超过人,人很难做到的事情细菌和病毒可以轻易做到。

相对于细菌病毒的迭代速度,人工修改的速度简直是龟速。

循着这个思路,杨平继续推进研究。

李颖彤来三博医院报到后,然后要回老家看看,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老家,她外婆去世以后,老房子已经辗转多次,不知道卖到谁的手里,房子有没有拆,那条老街还在不在。

可是当李颖彤回去的时候那个城中村的老街还在,她外婆的房子还在,房子一点也不破旧,明显有人修葺过,而且门口那把老旧的椅子干干净净。

以前,她外婆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想起慈祥的外婆,李颖彤就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