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那些贼人已是遍体鳞伤,昏死过去。
陈翊吩咐手下将他们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主公英明!”
诸葛亮等文武百官,无不拍手称快。
“不过......”
他话锋一转,神情凝重道:
“江夏虽已安定,但囿于战乱,民间凶险之徒犹多。”
“若是不除,恐生他变啊。”
陈翊闻言,眉头紧锁。
诸葛亮说得不错。
大战方休,民心尚未完全安定下来。
若是任由匪猖獗,百姓们的安居乐业,岂不成了空谈?
他陷入沉思,须臾,猛地抬头。
“文若,你可有良策?”
诸葛亮会意,拱手道:“主公,依末将之见,可效仿先贤,广建学宫,教化民风。”
他正色分析道:
“民不知礼义廉耻,患生于心。患生于心,祸乱滋长。”
“故而,当由礼义廉耻,浸润民心。如此,百姓遵纪守法,国之根本,始可稳固。”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陈翊更是眼前一亮。
他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竟有如此妙计!
从教化入手,以德服人。
这简直是釜底抽薪,一举多得啊!
“孔明之言,我心悦诚服!”
陈翊当即拍案称赞,朗声道:
“即刻颁布告示,命各州各县广设学宫。务必让百姓通晓礼义廉耻,为国尽忠!”
“喏!”群臣领命。
告示一出,举国震动。
无数学子,慕名而来。
青史名臣如张奂更是不远千里,投入江夏。
陈翊亲自接见,款待备至。
“二位先生,不远万里,来我江夏讲学,实乃幸事!”
他千恩万谢,热情洋溢。
二人谦逊道:“大将军仁德,天下皆知。我等不才,愿为明主分忧!”
言罢,又各自捧出几本竹简。
“这是晚生新著的文章,献与将军过目。”
陈翊接过一看,只见竹简上,龙飞凤舞地写着《中庸》、《大学》等篇章。
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他不由得连连点头,赞叹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