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章新旧钱币,新旧战争

斐潜小说 马月猴年 2984 字 4个月前

严格上来说,斐潜当时并没有跟着铸造恶钱,只是低收高卖,在货币价值高的时候借出货币,然后采购商品,然后等货币价值暴跌的时候,再以货币结算,赚取差价而已,虽说有些趁火打劫的嫌疑,但还是属于商业范畴。

董卓要铸恶钱,不是因为董卓喜欢恶钱,而是当时庞大的军费和财政开支,加上董卓将大量的货币自己私藏,不拿出来进行流通,使得朝堂上没有铜可以铸钱来支付相应的费用,以至于不得不开始铸造重量更轻或成色更低的钱币,用它们支付官员和士兵的俸禄薪水。

而董卓这样的行为,则是掀开了大规模盗版铸币的序幕。

因为很简单,小规模的仿制,其实是不怎么赚钱的,而且因为仿制钱币上为了牟利,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即便是文盲的民间黔首也能发觉的,所以小规模的伪币其实并不容易流通,也不可能给伪造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只有当朝堂公然制造大规模恶钱,并且以强制命令推行的时候,才是伪造铸币的绝佳时机!

所以实际上,当时董卓铸造出现的恶钱,数量并不是最多的,而随之而来山东士族的所谓『民间盗铸』,才是真正导致五铢钱货币体系崩坏的根本原因。

表现在物价通货膨胀上,古代和后世的就有所不同,古代大多是梯形,有一个平台期,而后世是斜坡,一路往下滚。

因为在古代,除非是中央朝堂有预谋的事先积攒大量旧币,短时间内迅速熔铸成新币投入市场,否则所谓的那些『民众』,就有充分时间置备私铸工具,与中央朝堂争夺铸币利润。可是中央朝堂之所以滥铸,往往是迫于财政压力,如果国家府库中已存有大量旧币,哪里还用滥铸呢?

所以,大多数选择滥铸的中央朝堂,是无力与『民间』的盗铸者赛跑的,也抢不到多少铸币利润。这也解释了古代的币值变化的梯形特征,在古代铸币经济中,除非中央朝堂短视到极点,否则不会轻启滥铸,而一旦启动了滥铸,盗铸就如火上浇油,造成急速通胀。

那么以律法来治理有没有用呢?

有用,但是挡不住滚滚而来的铤而走险者……

《汉书》中记载,王莽时期『每壹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莽以私铸钱死……私铸作泉布者,与妻子没入为官奴婢;吏及比伍,知而不举吿,与同罪……犯者俞众,及五人相坐皆没入,郡国槛车铁锁,传送长安钟官,愁苦死者什六七。』

『故而,以收旧币,可绝私铸盗铸之弊,亦可衡铜皿铜器之价也。』斐潜总结道。当然,其实回收旧币还有其他的附加功效……

荀攸对于高深的经济理论,自然是似懂非懂,但是他也猜出斐潜的一些潜在的用意,大概是指向了士族大姓方向,所以表示出了回收也是需要花费和成本的,但是既然斐潜坚持,荀攸也不会反对。

荀攸在心中感叹,君明者,为臣者,自然不敢堕……斐潜这样的君主,太过于精明了,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其实回收钱币,斐潜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刺激经济。

华夏有古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有笑话说,有人将钱币种到土里,祈求生得更多的钱财,但是可笑的是,在古代,当有的人这样做的时候,的确是可以获得大量的利益。

因为钱荒。

华夏封建王朝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钱荒。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需要更多更大量的钱财钱币的时候,结果中央朝堂提供不出那么多的钱币,不得不开始铸造一些低质量轻重量的钱币来应急的时候,这些『民间』种钱币的家伙,就会蜂拥而起,从地里挖出铜器银瓜,然后和中央朝堂抢夺铸币利润。

即便是不论私铸盗铸的问题,这些士族大户,一代又一代的人将钱财累积起来,融化成为铜银瓜果,然后埋到自家地下,无形当中就是减少了在市面上流通的钱币数量,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央朝廷明明产银产铜的数量年年提升,可就是追不上需求量,导致市面上长期存在钱荒问题,最终导致经济受到损害。

就拿刘大耳入川之后来说,也是因为大量的分赏,使得原本川蜀之中的铜钱变成了功臣的库存,使得市面上缺铜,刘大耳不得不搞出了什么直十直百钱,结果顿时经济崩溃,猪哥收拢了十余年,才算是勉强恢复正常。

这个问题,斐潜自然不能明说,因为他知道,越是禁止,这些士族大户越是会察觉其中的奥妙,便越发的会去做!

就像是私铸。

斐潜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防腐。

第三个目的,就是推动白银和黄金更早,更快的进入市场交易。

汉代,白银和黄金,基本上都是属于赏赐品,即便是当下斐潜用了银币和金币,在民间依旧是很少用于具体的买卖,所以只有铜币轮换退出,使得更多人会下意识的选择交易时间更长的高价值货币,当白银和黄金从贵重金属成为货币体系当中的一员之后,对于白银和黄金的需求才会激增。

而华夏本土的白银和黄金,并不多,或者说不足以支付广大民众的经济需求,所以如果加以引导,这些贪婪的士族大姓,必然就会将目光转移到那些盛产白银黄金的地方去,就像是大航海……

否则在当下的这个阶段,跟士族世家讲什么白银黄金,这些世家未必会觉得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还不如继续想着各种方法来侵吞土地更实在一些。

庞统么,军政倒是不错,智谋也是卓越,但是也有缺陷,他基本不懂什么经济商贸的方面的问题,而荀攸么,基本的经济常识知道一点,但是在更深层面的还是有些不足,所以都对于斐潜的这个新规定,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和反应,也不是很清楚斐潜的深层次的那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