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晋代,霸陵薄葬的传说就被打破了。或许是当时肥的经验包已经被开完了,那么『薄』的也凑合着开一开,西晋末年,长安尹桓、解武等数千户饥民『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
到了东汉,光武帝遗诏也力主薄葬。值得注意的是,在薄葬诏令中,光武帝不仅没有感觉到孝子和薄葬之间存在冲突,而且反倒认为薄葬是孝子所应当贯彻执行的一种行为。
其后,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章帝建初二年、和帝永元十一年以及安帝永初元年、元初五年,都曾下诏禁止厚葬。
可是,就像是文帝『薄』葬,霸陵之中依旧是『多获珍宝』一样,大汉官吏的阳奉阴违的传统艺能,依旧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其中或许还有统治上的考虑,比如商鞅『五民之策』……
管宁的言论,当然也受到了相当多的反击。
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尤其是既得利益者。
毕竟百姓只有贫苦穷困,每日忙于生计了,才不会七想八想,否则动不动就要竖个路灯杆子什么的,多可怕啊!
这些反对管宁的人当中,自然也有找到了相应对抗的武器。
就像城堡永远都是从内部攻破最容易一样,用来打败魔法的也就只有魔法,用来驳斥儒家经义的也自然只有儒家经义……
在管宁宣称自己的观念,并且从孔老夫子论述到了文帝光武帝,阐述了薄葬之后,便是有人高声反对……
『岂有此理!厚葬乃为人之亲也!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岂可因噎废食乎?』
『正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乃人之孝悌之道也,入则孝,出则悌,事亲者为大是也。厚而臧之,乃事亲至诚,岂可咸否之?』
『事亲,事之本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亲,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下女,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此乃经义之要,伦常之首,天地之理,岂可假名懈怠?』
一时间,反驳之声也是滔滔。
而这些言论之中,大多数的人都是采用了另外一个先贤之言。
也就是孟子。
孔孟不分家么……
孟子不光是表示要仁政,也表示要重孝道,并且他自己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当年孟子的母亲过世,孟子便派弟子充虞请匠人赶制棺椁,并吩咐棺木要好,以厚葬他的母亲。
充虞认为孟子对棺材的要求太高、太奢侈,问孟子有没有必要将标准提那么高,要做的那么精美?
孟子则表示,『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以为悦;无财不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以独不然?』
在孟子看来,古人可以用厚棺重椁,那么自己也可以用,并且只有这样才算是子孙尽了心,并且自己也有钱,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母亲厚葬呢?
简单来说就是,有钱,任性!
那么说起来,孟子有错么?
其实也没有错。
但是问题是后来的徒子徒孙,却将孟子之言扩大且片面化了。
孟子有钱,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钱。
就像是后世何不食肉糜者一样,会发出喟叹,『年轻人怎么不去工厂』,呃,错了,是『年轻人怎么可以不行厚葬之礼』?
而一旦统治者高高在上,不去了解实际情况,开始有这种论调充斥着上层建筑的时候,从理论到理论,从不去了解为什么会这样,也不去管怎么改,只是一味的站在自身利益上去考量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问题。
就像是大汉当下,虽然有管宁这样的提倡薄葬的人存在,但是同样也有更多的表示要厚葬的,甚至厚葬还是主流态度。导致许多郡县之中,仍然有出现因为丧葬导致家贫,死了老人便是全家破产的。
不进行厚葬,便是会受到直接或是间接的大汉键盘侠责骂指责,尤其是能在厚葬这样的行为当中获益的庄园主,地方豪强,大小商户,更是不遗余力的鼓吹厚葬,甚至指示某些雇工游侠浪荡子,在黑白两道大肆宣扬厚葬,嘲讽和谩骂那些薄葬之民。
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不少贫苦百姓,一旦年迈,觉得时日无多,便是自行上山自尽!
因为这样,算是失踪!
不算是死!
而当这些大汉之民,死都死不起的时候,还能对这个大汉王朝,有多少所谓儒家经义当中的『忠孝』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