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6章都很美

诡三国斐潜 马月猴年 2912 字 4个月前

最为关键的是,很多时候表述的时候,那些列出来的数字是虚指!

刘协之前,还一度以为『河宽千丈、楼高百丈』之类的是真的,可是等他真的去测量的时候又是傻了眼。同理还有什么身披千斤重甲,上阵可敌万人的猛将……

而在董遇的巡风记录之中,就几乎没有这些夸大的,或是描绘性的词语,更多的是简单的,直白的表示,使得刘协这么一看,就能对于实际情况有了更透彻的认知。

刘协将其中的几封见闻录挑了出来,然后用手掂着,似乎是在感受着书笺的重量,又像是在感受着董遇字里行间透出那种分量。

刘协对于大汉天下,对于江山社稷的关心,远远的超出他的先辈。恒灵二帝,其实也有粪发涂墙的时候,只不过受到了挫折之后很快就放弃了,似乎是觉得自己不做让儿子来做也行,儿子不行就是孙子,反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然后没想到到了刘协这里……

『爱卿,这几份风闻录,不妨看看。』刘协将手中的那几封递给了宦官,让宦官转给刘晔观看。

这几封风闻录,是刘协感觉分量最重的几封。

在这几封风闻录之中,董遇写的大部分都是乡野之事,田间地头,而这些事情,在很多时候官吏是『不屑于』去写的,表面上是说这些事情太琐碎了,而且太粗俗了,不利于观瞻,但实际上是因为这些官吏大多数时候,根本就不会去亲自了解实际情况,自然也就说不出写不下来。

董遇不一样,他详细叙述了他在关中村寨之中看到的一切,描述了关中家庭的田亩,牲畜,种植,养殖的各种事项,并且还将这些信息以画图的形式勾勒出来,当然,这也是使得他的书信量特别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董遇的描述里面,关中的农户的生产活动几乎是栩栩如生。

甚至董遇还注明了关中和山东之间的农户,在种植养殖上面的差距,重点写了农田,家禽,余地,灌溉等等八个方面,都是写实的,甚至还有图形作为对比,几乎让刘协看到了关中和山东农户之间的那些真实细节上面的不同。

大殿之中针落可闻,刘晔低头缓缓的翻动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清晰。

过了片刻之后,刘晔将风闻录放下,表示自己看完了,『启禀陛下,董巡风所言,甚为详妙,诚可作为参考。』

『真是……写得好啊,阅之便如亲临所见一般……』刘协感慨着,然后用手轻拍着其余的一叠的风闻录,『大汉……真是需要此等忠诚臣子啊……』

这话说得真是……

刘晔在一旁默然不语,装作没听见。

刘晔本身是没看过这个风闻录的,但是他看了之后,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在许县的尚书台也没有限制这些书简,送到了天子刘协面前。只不过这其中的原因,恐怕是不能和天子刘协说明的。

稍微提及一点,都是不能!

虽然说大多数的事情,基本上都和利益相挂钩,大部分人之间的矛盾,都是利益分配不均而形成的,但是基本上不会有人会直接捅出来的。『领工资,娶老婆,生孩子』,这种说法明显就没有『事业,爱情,家庭』这样的好听,虽然说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大多数人就觉得的后一种说辞更有格调。

直言之人,往往都招人嫌。

可偏偏董遇『直言』了,两个尚书台都没『嫌』,这其中奥妙……

刘晔身处于许县,对于关中政治圈子距离比较远,但是对于许县的尚书台,或是曹操的丞相府的想法,大概还是能猜出一二三来的。

大多数时候,一些政治上的举措,背后都是利益的交换。

董遇此人,刘晔也是略有耳闻,也仅仅是略有耳闻。

这一次关中派出了使者,说是要向天子贺喜,并且缴纳随贡,表面文章做得很是到位,并且随同使团,也带来了不少信件。在这些信件之中,大部分的都是寄回家的,而给天子刘协的,也就只有董遇一个人的风闻录。

之前刘协封的『关中巡风使』,虽说不多,但是至少也有二三十人了罢!

光看表面事项,往往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而且似乎表面上看起来,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董遇的风闻录,确实写的很好。

董遇的风闻录,不像是其他人的奏章,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仿佛是表示皇帝若是不按照奏章上面的来做,就是不配当皇帝,就是愧对列祖列宗一般,恰恰相反,董遇风闻录之中没有一句话是表示要怎么做的,亦或是怎么做比较好的,但是在每个人看完了之后,都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哦,原来是差距在这里。

只不过这个差距,刘晔心中清楚,也不是那种随便伸手垫脚就能弥补的。

就拿水利设施来说,关中田亩有沟渠,有水车,山东很多田亩则是没有,只能是人力挑水浇灌,这是不是差距?显然是,但是想要弥补这个差距,是不是只需要修建沟渠,建立水车就可以了?是,但是也不是。

刘晔有些感慨,刘协虽然成长速度并不算慢,甚至比起他的父亲和爷爷来说,似乎还要更强更好一些,可奈何……

『爱卿!这巡风使董氏,忠心国事,尽职尽责,理应当赏!不知爱卿以为如何?』刘协似乎还存留在阅读风闻录的那种兴奋之中,语调有些上扬,似乎心情不错的样子,『虽说董爱卿身于关中,然其心依旧系于大汉天下百姓,尽心于农家,这就很好……很好啊!』

刘晔在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但是表面上的语气声调什么的依旧是平稳,『陛下所言甚是,此人忠心社稷,理应当赏。』

当然是会赏赐,这一点不用刘协说,尚书台都会去做的,而且还会做得大张旗鼓,世人皆知。可关键不是赏赐,而是赏赐之后该做一些什么?

『没错!当赏!』刘协点头说道,『此外,大司农当以此文为准,衡地之得失,弥禾之良莠,增田之亩产,加百姓之获!』

『陛下圣明!』刘晔低头而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赞同了刘协的意见,但是实际上在内心则是叹了一口气。

陛下……

你这坑,毕竟还是没能躲过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