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前,北方的金器加工技术一直是优于南方的,这种情况知道明朝定都南京之后才有所改变。”王时襄说道:“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这是少数民族政权,在敷金一项技术上有所缺陷,也在所难免……”
几人围着陶俑参看,都感觉不出这对陶俑有哪里不对。
周至对形制色彩工艺这些也说不上话,他对北方陶俑的研究仅限于唐三彩画册和论文,以及在蜀大博物馆得到的有限经验,能够说出这对儿俑是北魏风格就已经不错了,定真伪这种事情超出了认知。
其实就连王时襄这样的大拿也只是对这类俑连续出现在市场上有些警惕,如果只看俑的话,除了在敷金工艺上有点存疑以外,其余地方竟然挑不出一点毛病。
“咱博物馆就没有点别的手段了?比如碳十四什么的……”
“肘子想得太简单了。”王研究员皱着眉头:“要是丝织品,人体残留,这样的科学分析是可行的。”
“但是对于陶瓷,金属类文物,有机物遗存本来就非常稀少,光是分析样本,都收集不够量。”
“这两个陶俑通体主要用的是朱砂和铅粉,碳黑只在眉毛眼睛,还有文官的皮冠和武将的乌靴上,怕是全部刮下来都不够分析的。”
“要是分析胎体,造胎的泥土也可能是古代土层,用电炉烧造的话,炭污染可以忽略不计。”
“这倒也是……”周至想了想:“其实我觉得……好像还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所有赝品,都逃不过一个过程,那就是做旧。”周至说道:“这两个俑的陈化痕迹非常的自然,从上到下,与泥土直接接触的底座土花丰富,越往上风化的痕迹就越轻微,本身是符合保存环境非常良好的墓室所出土的陶俑的特征的。”
“对呀,的确是这样,因此我们之前都觉得它们应该是真品。”
“如果,我是说如果。”周至继续说道:“如果这两个俑是赝品的话,要做到这程度,只可能通过一种途径……”
“酸洗加入土陈化。”马爷最先反应过来。
“我知道一种手法。”王时襄说道:“挖一个深坑,将放进去,先调酸土垫底层,再逐渐减少泥土中酸的浓度,一层层将俑埋上,上半部分就用正常黄土,这样埋上几年在取出来,土花土沁都非常的自然。”
“但是陶的吸附能力很强。”周至说道:“如果是造假的话,陶俑底部的土花部位,肯定会吸附有大量的酸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