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每周二四六的晚上和关婷婷去夜总会,其余的晚上周至会安排上图书馆查资料,听取辜幼文点评他的校订成果,去弘盛楼参与软件研发,还有就是去博物馆,去古籍修复研究所参与抢救书画古籍。
“来吧!这就是你这学期的任务!”袁所长虽然是个身体瘦削的女士,但是手上好像有把子力气,将一个大木箱拎到了修复台上:“我可是等你好久了!”
“袁老师这是啥啊?”周至问道。
刚来修复所的时候也是要经历一系列的考试的,蜀大古籍修复研究所秉承国博故宫那一脉,还是当年西南联大在蜀中留下的火种。
和周至学得的“扬派”,在修复手法上还是有许多细节上的区别的。
因此修复所的老师们担心毛头小伙子技术不过关,先是拿了赵熙临写的《张猛龙碑》给他修复。
这是周至暑假里的功课之一。
赵熙是清末民初蜀中比较著名的书法家,荣县人,长期以书法诗文为业,当时人称“荣县赵字”。
赵熙最早是贴学出身,入仕后去了北方,在京中接触到当时流行的碑学。
他不太赞同当时捧碑贬贴的风气,认为天资聪颖的人,一般喜欢贴学,当时称作“南书”;而携气胜者,一般喜欢碑学,当时称作“北书”。
赵熙接受碑学中的强雄和稚拙,但是也认为南北两书各有优劣,应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态度,其书法在当时蜀都地区冠绝一时。
青城山天师洞有他多幅碑刻,然而哪怕游客多如过江之鲫,除了行内人,知道他名字的几乎没有。
蜀大收藏他临写的《张猛龙碑》,看重的也不是其经济价值,而是其在地方史志里书法传承这一块的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