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由大臣廷推,或者让三法司推选。”
朱由检哈哈一笑,没有理会廷推的事情,指着袁可立道:
“袁卿太过谦了!”
“最合适的人选不就是你吗?”
“你在地方当过推官,以政绩第一拟擢升给事中,被朝廷任命为御史,清正之名天下皆知。”
“没有你这样的大臣在朝,朕如何敢推动三法司改制?”
“袁卿,伱就是最佳人选啊!”
被皇帝夸得晕晕乎乎,袁可立既感动于皇帝的看重,又急忙谦虚道:
“老臣在兵部任职,如何能主持三法司改制?”
“请陛下另选他人,或者由大臣廷推。”
再次听到廷推,朱由检摇头否决,说道:
“这不是常设官职,不宜出自廷推。”
“否则以后会有人根据惯例,继续推选大臣主持三法司。”
“三法司以后还是要各自独立运行,协理三法司的大臣,临时设置一位就足够了。”
说着自己的理由,朱由检直接决定道:
“朕打算给袁卿加右都御史衔,协理三法司改制工作。”
“在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上任前,暂时兼管刑部和都察院,大理寺卿张九德,朕会嘱咐他配合你的工作。”
这是把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都交给他,可以说是绝大的信任。
只要袁可立稍有私心,就可能落个一地鸡毛。
不过朱由检信任袁可立,相信这个大臣不会让他失望。
袁可立也确实对得起他的信任,没有再纠结廷推的事情,当仁不让地接下这个任命。
在他心中,也认为皇帝说的很有道理——
除了自己之外,那些依附阉党的大臣,都不是合适人选。
让那些人主持三法司改制,估计会成为皇帝的提线木偶,让皇帝掌控三法司,甚至被锦衣卫渗透。
那是他更不愿看到的局面,所以在皇帝拿出不宜廷推的理由,以及用加衔任命后,接下这个职责。
从此以后,三法司改制的事情,就交给了袁可立。
刑部、都察院的机构改制皇帝已经具体安排好,唯有大理寺的事情,还没有具体安排。
袁可立担任协理三法司大臣后,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审判总署设置:
“大理寺现有的事情都交给审刑总署,由左少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