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为干支之首,应该定为初一。”
“太阳历干支纪日,比原有历法更适合。”
看到了甲子朔日成功分开,朱由检看到了正朔分开的希望,当即点头颔许,说道:
“且在钦天监内部试用,周司历仔细完善。”
“如果太阳历更精确,以后就用太阳历。”
“现在用的历法时间太不确定了,连休沐都不好安排。”
“如果以后按太阳历,那就初五、二十固定休沐,赶上四时八节,再和它们连起来。”
“如此官民两便,岂不皆大欢喜!”
把历法和放假时间联系起来,这是朱由检的撒手锏。
因为大明官员的休假时间是很少的,太祖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只给正旦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一共就八天假期,其它时间都要工作。
成祖朱棣觉得这样不是事,又给元宵节放假十天,方便官员过节。
到了宣宗宣德皇帝时,又让官员旬休,官员的假期才多了起来。
但是这样的假期,对很多节日没有安排。
不安排的后果,就是官员到了节日时,有的人还会恪尽职守,有的直接和友人饮酒过节,不再处理公务。
想要处理他们,这些人还振振有词,认为过节就是公务,是在施行教化。
朱由检要完善官吏考核制度,让官吏做好公务,就不得不对放假时间做出安排。免得下达公务后,官吏却在过节。
更别说朱由检还看过记载,知道成祖靖难时,有一次战役就是趁着对手在中秋节过节时不设备,轻易取得了胜利。
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朱由检觉得节假日是一定要有的,要让大部分人放假,安排一部分人值勤,明确相关责任——
免得不放假变成全放假,完全没有章程。
所以,在看到用太阳历推算的节气,大多在初五、二十附近后,朱由检决定把放假和太阳历联系起来,便于以后推行。
以后按太阳历放假过节,看谁还会反对。
《明史》:
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