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建极殿选官

尤其是去陕西的官员,朱由检打算先送到西安,让孙传庭对他们继续培训,辅助孙传庭做事。

此时,孙传庭在年前书写的奏疏,已经传了过来。

朱由检在奏疏中看到孙传庭在陕西走访了一遍,不但写出了见闻,还提出了建议,心中很是满意。认为这个陕西巡抚是选对了,对陕西的局面很了解。

尤其让他满意的,是孙传庭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的陕西和昔年的山东一样,处在民变边缘。这和朱由检的认知很吻合,认为孙传庭的眼光很敏锐。

所以,他对孙传庭在奏疏中提到的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等建议,都是直接答应。

并决定把去陕西任职的新官员都送给他,让他收服这些人。

为了让孙传庭能约束这些官吏,朱由检打算把一项设想中的改革,放在陕西试行:

“政务署成立之后,下设吏政科负责吏员任命。”

“吏员也规范为九级,按功劳和任职时间迁转。”

“但是这些任命由谁确认?吏员转为官员有什么章程?现在都没定下来。”

“朕打算派遣一名官员,去陕西试行这件事。”

在一次处理吏部事务的常参会议上,朱由检提起了这件事。

吏部尚书房壮丽年纪大了,对这些新事物实在不怎么懂,在表示赞同之后,便把事情推给了杨景辰。

杨景辰之前和皇帝有过交流,此时就上奏道:

“陛下所言极是!”

“臣以为各省布政司应该设置吏政厅,负责这些事情。”

“府县吏员多少,谁能升为官员,应由吏政厅决定。”

“可在陕西试建吏政厅,负责吏员任命。”

群臣闻听此言,都是心中震动。知道皇帝对官职机构的调整,要从京城延伸到陕西了。

之前在调整户部和太府寺时,皇帝就表示过把各省督粮道、督册道等改为布政司户政厅,负责收取赋税和转运事宜。

如今这件事情还没有施行,杨景辰就提出建立吏政厅,明显要仿照朝廷六部,在布政司建立各厅。

对此极为慎重,袁可立道:

“建立吏政厅统管吏员极为恰当,但是当前陕西穷困,不能加重负担。”

“臣以为应该慎重,不宜增多官员。”

这是他一贯的态度,认为官员不能太多,避免造成冗官。

若非吏员改革的事情,是朱由检早就和他沟通过的,政务署吏政科的设置也早就成了定局。说不定就连吏政厅的事情,袁可立都会反对。

朱由检知道他的态度,见他只是说不能增多官员,认同道:

“官员确实不宜增多,当以现有官员兼任。”

“户政厅的事情,由以前的督粮参政负责。”

“每个布政司有左右参政,朕以为吏政厅当由另一位参政负责。”

这是大的原则,显示吏部和户部的职责同等重要,不能让吏部的下属机构级别低于户部。

不过,如今的陕西参政各有职责,朱由检不愿随意调整,也不想随便委任一个不认识的官员做试点。

所以他又说道:

“陕西吏政厅的事情,现在只是试行,就不让参政负责了。”

“朕打算从朝廷选派一位官员,外放为陕西布政司正四品参事,负责试建吏政厅。”

“吏部有什么人选推荐吗?”

把之前决定的增设左右参事之事,此时又提了出来。

这件事情,是增设承政司虚衔时决定的,有着补偿布政司由从二品降为正三品的用意。

只是去年朝堂上的事情太多,朱由检一直没顾得上这件事,前一段时间要求吏部大计天下官吏时,才发现很多地方官员都在空缺,各省参事的增设都没执行。

所以此时他再次提出来,决定派一批朝堂官员去地方担任参事,加强朝堂对地方的影响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