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京报专刊

一份要自己留着,其它几份打算回乡送人。从京城买到的东西,带回家自然更宝贵。

可以说,他已经想着如何打道回府、回家后如何交待了。

在他买了之后,又有几个举子,咬牙买了报刊。

不一会儿,这孩童便把书包卖空,回去取报刊了。

其余没买到的举子,顿时连道可惜。但是他们又舍不得花一两银子买,只能向购买报刊的人借着抄写了。

牛金星便遇到一个人,向他借报刊抄写。

此人也是河南人,来自开封府杞县,和洛阳府卢氏县的牛金星,勉强称得上同乡。

牛金星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从河南举子那里听说,这个名为刘理顺的同乡,在万历三十四年中举后,已经考了七次会试,如今是第八次,堪称倒霉之极。

见他头发花白,四五十岁的人还穿着破旧的衣衫。牛金星心中戚戚,觉得看到了十几年后自己的样子,取出一份报刊,塞给刘理顺道:

“刘兄拿着就是,也不用费时间抄写了。”

“就当我送给刘兄的,咱们交个朋友!”

刘理顺急忙推辞道:

“这如何使得,可是一两银子呢!”

“而且这些题目我都做过,只是想看看他人如何回答的。”

不愿接受好意。

对大部分举人来说,一两银子不说随手就能拿出,却也不可能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刘理顺的情况是,他这些年一直进京应试,家底早就耗光了,如今是靠同乡豪富何登云资助。

面对牛金星这个陌生人,不愿接受他一两银子的好意。

牛金星却故作豪爽,说道:

“刘兄若是过意不去,指点我一下科场经验就好。”

“说起来我是去年刚中举,第一次参加会试呢!”

刘理顺闻言惊讶,看了牛金星一眼,估摸他已经三十多岁。想着自己二十五岁中举,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多年不第。叹了口气说道:

“我这科场经验,也没什么能隐瞒的。”

“只要牛兄弟不觉得我倒霉、会染上霉运就好!”

听他这么一说,牛金星还真有些后悔,担心会染上霉运,以后多年不第。

不过他为人颇有心计,心里忌讳也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继续向刘理顺请教科场经验,打探注意事项。

言谈之间,牛金星发现刘理顺学问极为扎实,远远胜过自己。这让牛金星更是不解,不知这样的人为何会多年不第?

『难道会试真那么难,连这样的人都考不上?』

这个发现,让牛金星颇为沮丧,觉得刘理顺都考不上,自己更别提了。

一时之间,甚至没有了参加会试的信心。

刘理顺见他突然蔫了,心中颇过意不去。他知道很多人和自己交流后,都会丧失信心。所以安慰牛金星道:

“牛兄弟不要觉得不如我就考不上,我是纯粹的走霉运。”

“就连我的恩师都说过,以我的本事早就应该中进士,现在之所以没中,就是因为倒霉。”

“但是人不会一直走霉运,吴尚默第八次会试中进士,我这应该也快了!”

口中安慰着他人,心中安慰着自己,鼓励自己继续参加会试,坚定考进士的决心。

吴尚默五十五岁中进士,六十六岁被皇帝超擢为布政使,着实鼓励了不少人。

刘理顺就是以他为榜样,坚定自己信心。

牛金星听着这些,心中却要凉透了。他可不想像吴尚默那样,考了二十多年才成为进士。所以他有气无力地接话道:

“刘兄老师是谁?”

“为何肯定刘兄能中进士?”

刘理顺迟疑了一下,看到周围的人都已经走了,才小声向牛金星道:

“愚兄的恩师是节寰袁公,杞县旁边的归德府睢州人。”

听得牛金星“嗡”的一声,瞪大眼睛看着刘理顺。实在没有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看着极为落魄的老举人,竟然是兵部尚书袁可立的弟子。

而袁可立正是这一科的副考官,明法科的负责人。

难怪,刘理顺认为自己只是运气不佳,水平早就能中进士——

以袁可立的学问,还有他之前担任殿试同考官的经历,如何能看不出刘理顺学问早就到了,考不上纯粹是运气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