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大会、或者说是国会,可当做重制礼乐的重点设立!』
首先明确自己的态度,确定国会可以设立。
然后朱由检继续思索,国会建立之后,对自己的利弊:
『国会建立之后,必然会和政府争权。』
『谁有决策权力,是一个重大问题。』
『我作为一个有实权的皇帝,现在是我的决策权最大。』
『但是之后的局面,那就不一定了。』
『国会似乎可以作为一个权力中心,让它和朝堂大臣争权』
对大明皇帝的权力认识得很清楚,朱由检早就知道,大明皇帝已经丧失了对朝堂大臣的任命权——
大学士和九卿侍郎总督巡抚等重要官员,都要经过廷推。
皇帝只有罢免的权力,而没有真正的任命权。
而且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皇帝也要尊重大臣意见,甚至举行廷议。
如果没有内阁的副署,皇帝发出的中旨,文官是不认的。
朱由检打倒阉党之后,趁着许多臣子不在朝堂的真空期,掌握了很多权力。并且通过对朝堂制度的规范,扩大了自己的权力。
但是这些权力在本质上,仍旧是属于文官的。朱由检没有动这点,没有引来他们最激烈的反对。
随着文官对他的适应,以后这些权力,会一点点地被文官重新夺回去。
就像嘉靖皇帝那样,前期夺权之后,后期又一点点丧失。甚至在他死后没几年,出现了张居正这个敢自称摄政的权臣。
所以朱由检内心之中,对此是有忧虑的。他甚至想过趁着自己大权在握,把廷推廷议制度废除,像清朝建立军机处一样,让群臣只能听命。
但是在去年大权独揽了一段时间,每日召开常参会议、批阅奏疏之后,他发现自己做不来这件事。他不可能像太祖皇帝那样,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些事务上。
只要他稍有松懈,权力就会流失到臣子手中。就像清朝的军机大臣,从最初的只能跪听旨意,后来也渐渐有了点决策权,被尊称为“中堂”。
经历过内阁权力变化的大明文臣,能够更快地适应这一点,无论朱由检建立什么机构,只要他稍有松懈,权力就会被臣子夺过去。
所以朱由检思来想去,没有对现行制度进行大改,而是通过规范,稳固自己的权力。
但是他的心中,对此是不安的,因为没有另一种势力,能够制衡大臣。他之后的皇帝,权力有可能越来越小,甚至像万历皇帝一样,只能待在后宫不出来。
如今国会的事情,让它看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让国会议员和朝堂上的大臣争论,让他们和朝堂大臣一起,分享皇帝的决策权。
之前朱由检想以资政院为基础成立大明国会,也有这个用意。资政院的成员,现在全都是致仕大臣,他们参与廷推、廷议,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皇帝对朝堂大臣的决策不满意时,可以让资政院成员参与廷议,改变朝堂局面。
它对皇帝来说,是制衡朝堂大臣的作用。这也是朱由检所设想的,大明国会的作用。
所以朱由检内心之中,对国会并不排斥,甚至还觉得国会成立后,能够更好地维持皇帝权力:
『现在的大明制度,对皇帝的要求太高了,只要稍有松懈,权力就可能被臣子夺取。』
『有了国会之后,皇帝只需要做好朝堂和国会的平衡,就能安居九重,拥有最终的裁决权。』
『朝堂上是什么意见,国会是什么意见,皇帝只需要听取,做好裁决就行。』
『一个中人之姿的皇帝,就能做好这些。甚至在群臣和国会的辅佐下,还可能做得不错,建立一些功绩。』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国会的权力膨胀,未来很有可能是政府对国会负责、皇帝成为虚君。』
这是君主立宪后会发生的事情,朱由检暂时不用担心。他可以在建立国会时明确相关的权力,在国会在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的道路上,设置重重阻碍。
即使以后国会靠着民众的支持,拥有了最高权力。朱由检觉得自己的后人只要不是周厉王那样的暴君,很可能在丧失权力之后,仍有虚君之位。
这对大明皇室来说,已经是不错的结果——
无论如何,都比满清入关,把朱明皇室几乎杀绝更强!
所以他内心之中,觉得现在成立国会对自己利处很多,弊端却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在后代那里显现:
『那么就建国会,规范国会权力。』
『现在先授予监督权,以及官吏编制、财政税收、兵役徭役、礼法制定、司法审判等方面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