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吕宋的洋人,又焉敢杀害海外子民?”
对郑和下西洋的事情,可谓不胜神往。
就是现在,大明如果能有一支堪比郑和舰队的水军,朱由检就敢驱走洋人实行分封,把大明的流民往南洋迁移,降低人口压力。
只是大明的水军没落多时,朱由检这个时候,只能重新组建。
群臣对此有不同看法,大学士郑以伟道:
“三宝太监下西洋,所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亦以万计。”
“纵然四夷宾服、所获珍宝无数,于国家又有何益?”
“此弊事也!”
成基命、李标、刘宗周等人,也纷纷持这个看法,不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好事。
甚至还有人劝谏皇帝,不要好大喜功、太过关注海事。
朱由检懒得和他们争辩,也不想和他们商议自己能一言而决的海外事务,避免这些人关心之后,海外事务又起波澜。所以他直接道:
“由郑和下西洋之事,可以看出仁宣之政,沿自成祖之时。”
“交趾布政司等事,同样也是如此。”
“故而朕把成祖和仁宗、宣宗相连,尔等可有异议?”
群臣这下没话说了,因为皇帝的意思,已经明明白白。就是强行用这些事,把成祖和仁宗、宣宗关联起来,整出个“成宣之治”。
甚至刘宗周等人,还想到了周朝有名的“成康之治”,认为皇帝想拿成宣之治这个名字,碰瓷成康之治。
这种往祖上贴金的事情,他们就是有异议,也只能够憋着。
此时此刻,很多人真的明白了,为何本朝不修本朝的史。都按这样贴金,修出来的史书谁会信?
朱由检却不管不顾,见到无人反对,只当他们默认。向黄立极道:
“《国朝纪事》一书,要把成祖、仁宗、宣宗年间的事情,相连起来书写。”
“成宣之治,上承洪武之治,是为国初治世。”
“这两个时期的功臣,要放在太祖功臣庙和成祖功臣庙祭拜。”
“太祖功臣庙的名单,也要重新厘定。把有功的臣子,尽量加入进去。”
安排礼部和太常寺,厘定太祖功臣庙名单,在北京新建成祖功臣庙。
然后他才和群臣继续商讨,紫阁功臣的名单。(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