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驻朝大臣洪承畴

相比天启年间的一年或几个月就会更换的督抚来说,实在太稳定了。

他就算升为布政使,短时间都不可能升巡抚。

所以这次升任相当于巡抚的驻朝大臣,对他是一个好机会。

若是称病不去的话,反而会失去圣心。

故而洪承畴仔细斟酌后,决定听从杨景辰、吕图南等人的安排,前往朝鲜赴任。

决心定下之后,洪承畴很是果断。他连过年都顾不上,立刻卸任了陕西布政司参政,带着家仆东去。

家人则留在了陕西,等待开春之后,送回泉州老家。

一路疾行,洪承畴在正月底的时候,抵达了山东登州。从这个地方坐船,前往东江镇和朝鲜。

之所以没有进京,是因为这次调换的官员太多,而且也很紧急。皇帝在下旨时特意下令,所有官员都不用进京陛见——

洪承畴就从这点,看出当今皇帝是个急性子。急于做出实事,不重视一些小节。

所以他才做出这个选择,连年都没有和家人过,就赶去朝鲜赴任。

事实证明他这个选择很对,因为家在北直隶的鹿善继、以及在东江的毛云龙,都已经去朝鲜上任了。

他若去得再晚些,说不定两人就定下了在朝鲜的策略,把他撇在一边。

好在他去得及时,两人还没有来得及定下大方向,就遇到了他这个正牌大臣,只能把主导权让出,由他掌控大局。

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让洪承畴很是沉迷。此时此刻的他,深刻体会到了督抚这样的封疆大吏,和佐贰官的区别——

也难怪很多人都想当督抚,成为封疆大吏。

为人谨慎的洪承畴,考虑非常周全。即使知道自己能凭借驻朝大臣的身份大权独揽,但他也没有忽略鹿善继这个驻朝参赞、以及毛云龙这个驻朝武官。

毕竟在皇帝的设置中,只有三人一致,才能动用符节,代表皇帝行事。

他若想要在朝鲜压服朝鲜君臣,必须和鹿善继、毛云龙取得一致意见。

鹿善继很好交流,两人都是进士,而且都是二甲。

只不过一个是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一个是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