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理藩院和外交政策

“朝鲜、琉球等国,一向颇为恭顺。”

“外藩部的官员可以尝试下,为这些藩国的国君册封顺天爵位,以后成为内藩。”

“还有土司事务,内藩部也要和兵部一起参与。对大明境内的土司尽量改土归流,同时给恭顺的土司首领册封爵位,让他们去海外开藩。”

“这些理藩院都要做好规划,也要做好保密。以免消息乱传,境内土司不安。”

改土归流是大明一直在推进的政策,但是却不能大张旗鼓宣传。避免境内的土司大规模造反,忠心的土司起二心。

但是黄立极作为理藩院的组建者,心里是要有数的。他在听到皇帝的命令后,转动脑筋说道:

“陛下,石砫土司忠心朝廷,又多次立下战功。”

“臣以为可以封爵,将来让他们开藩。”

朱由检点头赞许,对黄立极这个反应很满意。说道:

“确实应该如此,秦良玉应该封爵。”

“将来这些土司如何开藩,留下来的不愿迁徙的部民又该如何安置,理藩院要做好规划。”

“朕的基本意见是,以后大明境内的宣慰使司都要迁移,宣抚司设置也要慎重。”

“留下的土司辖地最好不要超过一县,避免一些首领生出野心,再闹出播州之乱、奢安之乱这样的大乱子。”

“这些东西,黄卿心里要明白。”

“今后这几年,朕打算让黄卿执掌理藩院。”

黄立极听得一惊,知道这是皇帝对自己卸任首辅后的安排。

他这个首辅的职位,明年必然要退的。这是他在去年就做出的承诺,换取了今年的相安无事。

不过随着明年的到来,他的三年首辅任期即将结束。有些官员已经担心他不退,弹劾的奏疏也多起来。

为了避免群臣的大规模弹劾,所以黄立极已经打算找个时间明确表态,表明自己没有恋栈权位的意思,以便明年卸任时体面点。

没想到皇帝却安排好了他今后几年的去向,那就是执掌理藩院。

这个决定,让他心里既有些高兴,又感到有些失落。

高兴的是皇帝还记得他的功劳,打算让他在朝堂上继续干。

失落的则是皇帝没有挽留他做首辅的意思,他在皇帝心中,地位没那么高。

明年必然要退,担任理藩院掌院。

其实黄立极想得并不对,他在朱由检心中,不是地位没那么高,而是根本没有地位。

若非是为了确定首辅任期、确立自己对理藩院的主导权,朱由检根本不会继续任用黄立极,让他老家在哪回哪去。

之所以任命黄立极担任理藩院掌院,是为了方便大学士转任它职,让人不觉得是贬斥。

理藩院被他定为正一品衙门,原因也在于此——

无论是正一品辅政大臣还是从一品弼政大臣,都能保留品级去理藩院任职。将来调整大学士职位时,就有更多的腾挪空间。

如果以后他对某位大学士不满,又不方便直接罢官,就可以利用对理藩院官员的任命权,把这个大学士转任到理藩院。

只要黄立极接受理藩院掌院的任命,以后成为惯例,文官就没法说转任理藩院职位是贬斥——

毕竟连首辅都能转任,普通大学士又算什么?

朱由检可以利用自己的罢免权,以及对理藩院官员的任命权,更方便地调整官员。

黄立极一向是和柔媚上的,虽然对于从首辅转为理藩院掌院有些不快,但是也没有表示反对,默默接受了这个安排。

朱由检对他的识趣很是满意,又安排了一件任务:

“理藩院将来最重要的职责,是处理和其它国家的往来。”

“以往大明强盛,周边尽皆是朝贡的藩属。更远的国家过来,想交往也要朝贡。”

“但是现在不同了,泰西诸国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大航海后,逐渐强盛起来。从遥远的泰西来到南洋,甚至还灭了满剌加等大明藩国。”

“这些国家狂妄自大,想和大明贸易却又不愿朝贡,妄图用坚船利炮侵占大明沿海。”

“如何处理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就是理藩院外交部的职责。”

“这个外交部长,一定要选择懂海外事务的人。”

黄立极听到这些更惊,因为皇帝的话,隐隐把泰西诸国放在和大明同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