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关宁岁饷,以四百八十万为额。”
这是孙承宗整顿辽东的收获,把辽东需要的军费,压在了辽饷以下。
如果辽饷能尽数征上来,五百二十万的辽饷,满足四百八十万的军费还有剩余。
但是显然不能这么算,因为辽饷的征收,不可能全部征上来。
而且陕西、山西等地受灾,有些地方需要免税。至少有十分之一的辽饷,那是绝对收不上来。
按照朱由检的估计,明年能征收四百五十万辽饷,就算户部得力。
实际征到的数字,还可能少于这点。
所以己巳方案的六百万两花费,单靠辽饷是不够的。
甚至征收的辽饷,连关宁一带的辽东将士都养不起。
这让朱由检深刻感受到,所谓的关宁军到底有多吃饷。难怪后世很多人,把他们视为大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现在还不是彻底解决的时候。明年对建虏作战,需要他们出力。
孙承宗能把关宁岁饷压到四百八十万,已经算是得力。相比原本的六百多万岁饷,为朝廷减轻了很大压力。
这部分节省的钱,能用于东江等地,让他们主动出兵,对建虏十面出击。
所以朱由检考虑之后,决定道:
“就按六百万的预算,让户部尽量解决。”
“还有催促户部,把九边欠饷解决掉。”
“枢密院需要多少经费,也列出一个预算。”
“让户部有个准备,免得措手不及。”
杨嗣昌高兴应下,知道己巳方案,在皇帝这里算是通过了。
剩下的就是发给前线将领,让他们提出意见。
毕竟前线的仗如何打,需要他们决定。
枢密院制定的方略再好,也需要人执行。
在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的现在,己巳方案对前线的授权还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说只提出了目标,如何达到要前线自己解决。
所以己巳方案的细化,需要前线将领配合。到时综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方案。
前线将领对己巳方案的反应暂时不去说,户部在收到枢密院发来的明年预算后,几乎就要崩溃。
他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征收了六百多万积欠,把九边的欠饷基本解决。
没想到明年还需要六百万,用于一场大战。
这让毕自严、郭允厚、董应举等户部官员,觉得实在无能为力,他们集体向皇帝请求,削减枢密院预算。
为了此事,朱由检召集内阁、枢密院、户部等衙门的官员,举行常参会议,商议如何决断。
户部的难处是现实的,现在能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已经可以说干得不赖。九边欠饷也因此没有继续累积、情况继续恶化。
但是让他们拿出六百万两银子,却又实在是力有不逮。毕自严说了一大堆难处,表明户部拿不出这笔钱。
对此,枢密同知袁可立道:
“朝廷有专门征收的辽饷,怎么拿不出这笔钱?”
毕自严回应他道:
“辽饷只有五百二十万,而且陕西赋税已被陛下全免。”
“这不止是赋税减少十分之一的问题,还需要户部出钱,供养陕西官吏。”
“窃以为明年不宜出兵,应当暂缓几年,等朝廷缓过气来。”
参加会议的官员听到这些话后,很多人表示附和。他们大多认为朝廷不应该急着出兵,要休养生息几年,等以后缓过气来。
对于这种情况,杨嗣昌站出来道:
“朝廷想要休养生息,建虏就会答应吗?”
“天启六年宁锦发生大战,天启七年朝鲜、宁远发生大战。”
“今年建虏又征伐察罕故地,明年会打哪里呢?”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兵,花费的钱粮还有可能更少些。”
“再说了,朝廷就算不出兵,关宁岁饷也需要四百八十万。相比出兵来说,花费没少到哪里去。”(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