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原因,自然是对涂文辅不放心,担心他受徐应元的恩惠可能不理智。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徐应元的事情早已烟消云散,皇帝又想起涂文辅,难道是想起复他?
宫里掌权的太监,对此心思各异。
王体乾等阉党太监对背叛阉党的涂文辅,普遍没什么好感。
高时明等被皇帝起复的太监,更不愿涂文辅回京,和他们争夺权力。
毕竟以涂文辅在皇帝登极时的功劳,将来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那些想成为内廷第一人的,当然把他看成了竞争者。
所以一众太监都是陷入沉默,朱由检盯着锦衣卫掌印郑士毅询问道:
“涂文辅、王国泰等人,这一年有无异动?”
郑士毅不得不回道:
“锦衣卫没接到这方面的消息。”
“苏杭织造改为织造工坊后也很是沉寂,倒是应天银行,在南方引起的风浪不小。”
风浪何止是不小,简直是惊涛骇浪。
作为南京守备太监,涂文辅是南京权力最大的三个人之一。
皇帝授意他开办银行,并且许诺他将来会设秉笔太监提督银行业务,他以后能靠这个回京。
涂文辅到南京后,几乎是一心扑在应天银行开办上。把离京前了解的顺天银行业务,在南京开展了一遍。
南京各个衙门,都被他逼着开设了银行账户,所有的资金往来都要在应天银行转账。
也因为此,和南京的官吏也同样被逼着开设账户,不然他们就拿不到俸禄,拿不到本色折银。
南京的官员,对此可谓是怨声载道——
因为涂文辅还规定,大额银钱往来,都必须经过应天银行。
衙门和官员怎么花钱,都受到了约束。
南京城的商号和店铺,也因此被迫开设了账户。否则他们就无法和衙门官员往来,无法开展业务。
在他们的带动下,和南京衙门有往来的其它地方衙门,同样也不得不开设账户。
在南京做生意的其它地方商号,同样也是如此。
应天银行在南方的业务扩展,可谓是一路狂飙。涂文辅根本就不顾虑其它方面,一心扩大业务范围。
也因为此,银行这个新生的事物才引起文官的注意。新任太府寺卿董应举,提议在太府寺开办户部银行。
这些事朱由检有所耳闻,也因为此他想把涂文辅调回来,掌管皇室资产委员会。
在这个各方面都很粗犷的年代,涂文辅的大刀阔斧,很适合打开局面。
内廷官员作为皇帝的私人,是没有资格反对皇帝的决议的。
虽然一众太监都不愿意涂文辅回京,但是在皇帝心意已决后,他们只能接受。
很快,涂文辅就被任命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皇室资产委员会主任,负责回京城掌管皇资委。
对于皇资委的内部机构,朱由检打算设立四大委员会:
“皇资委下设财务委员会,负责内廷资产统计管理和内部财务往来,以及投资参股企业和产权确认等等。”
“内设皇家银行,专门负责内廷银行和企业间的结算,不对外开展业务。”
“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和任免。”
“对于内廷企业,主要考核的是业务能力,高管既然要参与分红,就得拿出能力来。”
“同时,对他们的监督也不能少,所以要设立监督委员会。”
“都知监要派人在监委会任职,朕还会邀请一些外部人员,担任独立监委。”
“最后则是产业委员会,负责产业协调、规划,以及技术创新等等。”
“把农业、工业、商业、军工、宣传、教育、房产等产业的企业整合,让它们形成合力。”
“这个委员会,要吸收皇家科学院等外部人员任职,同样担任委员。”
这些都是朱由检一时间所能想到的,肯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以后需要调整。
但是整体策略是确定的,那就是内廷所有企业要形成合力,以便在将来的竞争中生存。
为了鼓励皇室资产壮大,朱由检把之前和王承恩提到的分红,正式予以确认:
“这些委员会的委员,是皇资委的高层,享受皇资委整体百分之二利润。”
“内廷所有高级官员,都在皇资委挂名,享受百分之三利润。”
“若是有人拖后腿,你们知道下场。”
严厉警告了在场的人一下,这些人一时间噤若寒蝉。
因为有些人确实想拖涂文辅的后腿,把涂文辅这个有可能成为司礼监掌印的人拿下去。
但是皇帝把所有内廷高级官员捆绑在这里面,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如果有人敢拿皇资委的事情开玩笑,皇帝处理他们时绝对不会手软。
甚至在皇资委的分红提高后,如果还有人在皇资委的事情上乱作为,会引起全体内廷高官的针对。
这个机构,就是未来的皇室财团中枢,是将来进入工业时代后,皇室的权力来源之一。
正因为此,朱由检不惜给内廷所有高级官员分红,把他们都绑上去。
皇资委设立之后,之前的大内府监设想,自然无疾而终。
不过内府监的权力仍旧很大,因为内廷府库,仍旧由它管理。
同时,朱由检梳理内府监的企业,在皇家能源、皇家陶瓷、皇家船舶之外,又把南京的织造工坊改为皇家织造,作为内府监下属的四大集团。
这些企业都冠上了“皇家”二字,由皇室信誉背书,要求也同样很严格,不允许出现大问题。
内府监控股并直接管理的京报集团、兵仗局兵器集团,仍旧由内府监管理,作为下属企业。
但是只控股或参股、不参与管理的邮递公司、明报公司、航运集团、东宁集团、南洋集团等企业,则转交给皇资委,负责管理资产。
同时,内府监所有企业都要配合皇资委的产业政策、接受皇资委监督、对高管考核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