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贤、徐希皋作为主动致仕的勋贵,被朱由检任命为资政大臣。
勋贵对于这个结果,都是非常满意。觉得皇帝还是偏向他们的,在一点点给他们争回权力。
唯有最先提出请求的阳武侯,感到很是受伤。因为他不但没能得到资政大臣职位,还因为受到弹劾,被皇帝把领地和士兵分出去一半。
最终他现在得到的,只是资政上卿的虚职——
这个职位,不能说一点权力没有。有这个身份就可以向皇帝上疏,监督文武官员的不法行为。
但是对阳武侯来说,他没有这个身份也能向皇帝上疏,资政卿的职位完全是鸡肋。
这让他的心里很受伤,感觉是遭了皇帝算计。
不过这个时候,是没有人在意他的感受的。
之前支持他的勋贵,这时也不见了影子。
在皇帝给勋贵增加权力、又明确惩罚阳武侯的情况下,谁会闲着没事,在这时跟皇帝过不去。
阳武侯不说被勋贵集团抛弃,也暂时被无视。
这让阳武侯心中愤恨,决定以后要给这些人好看。
朱由检倒没完全忘记阳武侯,他在朝会结束后,召见阳武侯安慰了一阵。又取出地图让他在南洋选封地,想把这个人尽快从京城赶出去。
阳武侯不知南洋哪些地方更好,最终本着依附朝廷的想法,选择了满剌加北边的地方——
这里朝廷要建立南洋诸卫,如果在开藩时遇到危险,可以请求南洋总督府支援。
朱由检让他去南洋后和南洋总督府商议,确定双方分界。
又因为这块地方和暹罗接壤,他嘱咐阳武侯处理好和暹罗的关系。
阳武侯对此自然是遵行不悖,他这些日子已经了解到暹罗在南洋是个大国,自然不是自己还未开藩的阳武侯国可比。
了解到暹罗上下崇信佛教后,他从京城聚集的和尚中召了一批人,询问有谁愿意跟着他下南洋。
将来阳武侯国会立佛教为国教,给他们建立寺庙。
这件事情,在京城佛教引起了很大震动,得到很多和尚响应。
因为佛教现在的处境,实在称不上好。
大明这时对叛乱的民间宗教,基本上统一称为白莲教。
什么闻香教、无为教、弘阳教等等,在官方文书中都被称为白莲教。他们的教义也确实趋同,很多官吏分辨不出来。
白莲教源自佛教,又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所以佛教这段时间很是遭到针对,被朝廷重点搜查。
尤其是道教接受朝廷收编,对道观的搜查基本结束后。佛教现在情况,那就更显眼了。
以至于阳武侯薛濂的招揽,被他们视作救命稻草。各大寺院都派出人员,打算分些人去南洋。
只是,阳武侯薛濂在听到这些和尚的诉求后,一时又犹豫了。
因为他知道自己在皇帝面前,实在称不上有什么脸面。
帮这个和尚向皇帝求情,他不一定能办成。
所以他就问这些和尚道:
“陛下虽然崇道,但是对佛教也不排斥,还让武清侯李家传播九莲菩萨信仰。”
“周皇后更是笃信九莲观音菩萨,你们为何不向皇后求情呢?”
禅宗临济宗传人,德清大师的弟子通岸和尚道:
“贫僧也曾托人求见,但是宫里以皇后临盆在即,不便接见外人。”
“陛下又严令各大寺院检举叛乱人员、以后缴纳赋税。实在太过苛刻,众多同道不满。”
阳武侯薛濂闻言,看了这些和尚一眼。
猜测皇帝之所以不接见这些和尚,估计是赋税的事情没谈拢。
为了勋贵纳税这件事,皇帝先是给勋贵优待、又帮勋贵争夺权力,甚至还拿他杀鸡骇猴,才勉强得以推行。
这些和尚没有见到厉害,还在想着抵制。
他是不想搀和这件事情的,因为就连他都知道佛教寺庙很富有。当年德清大师还曾因为耗费巨资私创寺院,被万历皇帝发去广东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