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户部官员的清理,并没有影响到顺天府的税制改革。
因为对顺天府这一小块地方的征税,本来就不需要多少官员。
事实上,在清理掉那些只知贪腐的无能官吏后,顺天府征税的事情,向前推进了一大截。
司农寺卿郭允厚,更是把有产税的征税情况向皇帝奏报,并且和内府监一起制定了十一税的政策,请求皇帝裁定:
“十一税的征收,按理说是每亩征收十分之一。”
“但是各亩产量不一,需要划下标准。”
“臣和内府监王公公商议,按照之前对军田征收正粮的办法,对永业田和爵田征收十一税。”
朱由检闻言询问道:
“之前对军田是如何征收正粮的?”
“和亩产的十分之一相差几何?”
郭允厚当即回道:
“每军受田五十亩为一分,最初亩税一斗。”
“后来定下军田一分正粮十二石,馀粮为本卫所官军俸粮。”
“五十亩十二石正粮,每亩都是二斗四升。”
“当前大明田地亩产两石多,每亩二斗四升,正好接近十一税。”
说着自己的理由,郭允厚又补充道:
“实际征收之时,按田地肥瘠不同各有差别。”
“按原本办法征收正粮改动最小,不用另外区别肥田瘦田,可以按以前的办法征税。”
“而且只缴正粮不缴余粮,已经是陛下的德政。”
“军户得知之后,必念陛下恩德。”
朱由检听着郭允厚的理由,对他这种图省事的做法很是不满,询问道:
“二百多年下来,土地肥瘦是否有变化?”
“原本的荒地是不是变成了水浇地?”
“原本的水浇地是不是因为河流干涸变成了旱地?”
“这些卿都查过吗?”
郭允厚讷讷不敢言,事实上他就是图省事,想着按以前的办法征税。
但是朱由检却不答应,他要的是清理二百多年的积弊,把整个大明重塑一遍,才好轻装上阵。
否则就会有李自成之类的人物完成这个任务,把整个大明打烂,重新分配土地建立新朝。
所以郭允厚的做法固然简单,也能保证十一税的征收,但是朱由检却不取,他下令道:
“所有卫所的土地,都要丈量后重新分配。”
“尽量以十五亩、三十亩这样的面积集中分配,同时还要保障每个军户军士至少有十五亩水浇地,剩下的水浇地才留给军官分配。”
“十一税的征收,暂且定为二斗。每年夏粮一斗,秋粮同样一斗。”
“如果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地方,两税要相应减少。”
“土地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中田、下田要相应降低,受灾时另外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