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银元发行和金融行业整顿

放在以前的朝廷,很难执行下去。

这让朱由检颇是自得,觉得朝廷终于有了点他想要的样子。能够把他交待的事情,坚决执行下去。

他现在已经预料到,银元和银圆券发行后,假币制造的主力,会从制造劣质铜钱,转向劣质银元和假冒的银圆券。

必须要发动整个朝廷的力量打击,遏制假币泛滥。

同时,因为第一批的银圆券,印刷上必然不够完善。朱由检还采用了一种后世不常见的做法,那就是给银圆券加上使用期限。

每张银圆券,都要限期使用。在期限截止日前,去银行兑换银元或新的银圆券——

过了这个期限后,只能去顺天银行或者应天银行,在相关人员严格检验后,才能予以兑换。

第一批银圆券的使用期限是三年,以后是否会延长,要看纸张的柔韧性和油墨的着色力,只有保证它在长时间不破损、不掉色后,才会逐步延长使用时间。

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同时也是朱由检收编金融行业的原因——

他需要这些遍布各地的店铺,帮朝廷推行银元和银圆券。

相比宝钞来说,朱由检定的银圆券要更小。以前一尺长的宝钞,被他缩减为六寸。宽度也缩减很多,只有三寸来宽。

这让银圆券携带时更加方便,用纸也节省很多。

银圆券同银元一样,被分为主币和辅币。

辅币的面值有一分、二分、五分,以及一角、二角、五角。

主币面值有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

一百元是最大面值,对应一封银元。

五十元则是半封,都有相应的卷筒存在。

个人拿银圆兑换券兑换银元的时候,单日单次最高限额是一百元。

再高的话钱庄、银铺可以拒绝,另外约定时间兑换。或者收取加急费,避免发生挤兑。

这是朱由检给钱庄、银铺的特殊政策,避免一些小钱庄、小银铺,因为柜台存放的银元太少,发生挤兑危机。

对于大钱庄、大银铺,朱由检同样有政策,那就是允许发行银票,地位类似于银行本票和支票。

银票的最低面额是一百元,避免和银圆券产生竞争。最高则不做限制,只要钱庄能承受,就能发行出去。

相比银圆券来说,银票无论兑换多少,都不需要收取加急费。但是钱庄、银铺也可以制定特殊的政策,收取一定的保管费。

同时,银票、支票还有汇兑功能,朱由检已经让顺天银行摸索汇票,开展不同城市间的汇兑,以及和应天银行的跨行汇兑。

在京城周围渐渐完善的臂板通信系统,也受到金融行业的青睐。并且得到特许,可以在军情不危急时,付费使用一段时间。

这些措施,都受到了金融行业的欢迎。

但是另一些措施,就让他们不是那么喜欢了。

那就是朝廷重审了对利率的限制,强调月利率不得超过三分、不能超过一本一利的规定。

对于“年月过期,叠算不休”也具体细化,禁止羊羔利、雷公轰等高利贷。对于月利率超过3%、年利率超过36%、总利率超过100%的利息,法庭不予支持。

而且明确规定贷款必须设定期限和总利息,到期不得自动叠加,只能以本金算利息。

如果有金融从业人员被判违法,金融协会要把违法人员踢出去,要全行业抵制——

可以说,这一招才是最狠的,把以前难以落实的法律,转变为行业规定。

如果有人违法放高利贷,就得小心被同行背刺,丢失在金融行业的话语权,甚至被赶出这个行业。

总体来看,朱由检对金融业还是限制居多,而且明确要求了,他们要配合朝廷的税收政策征税。

这些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很多都是大富豪。年前制定的资产税,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针对他们。

现在,他们为了不违反朝廷法律、也为了加入金融协会,只能忍着肉疼,缴纳相应的资产税。

而且以后他们的账目,也要受国会金融委员会监督,太府寺税务总署、都察院廉政总署、锦衣卫经情司等衙门,同样有权在拿到许可后查看他们的账目。甚至对某些违法犯罪人员的账户进行冻结,查抄他们的财产。

匿名账户也因此被严格限制,所有开户人都要有户籍证明,甚至要有担保人。

种种措施,让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感到大不一样了。

他们在这时能做的也只有配合,把朝廷的政策执行下去——

谁要在这时搞幺蛾子,急于发行银圆券的户部,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文官掌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