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盛世风流

这让他只能放下心中的一点成见,拱手道:

“那就多谢张兄了!”

“明日愚弟一定会去。”

和张溥约好了时间,一起去看书画展。

得到邀请的太学生并不多,张溥也只从曹化淳那里拿到五份请帖。

除了陈子龙外,去看画展的都是《明报》的记者和编辑。他们看画展还有任务,那就是在报纸上报道。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学生,这些人想要看展,就得购买门票了。

陈子龙和张溥等人,走贵宾通道进入。

但见两幅《清明上河图》前,已经挤满了人。

两幅画前还有士兵看着,避免人伸手触摸,损坏到了书画。

董其昌还在他的画前,解释一些观众的疑问。

陈子龙抬眼看去,但见当今文坛盟主钱谦益,同样也在看画。还向旁边围观的众人道:

“董公这幅《清明上河图》,依我看不输前人。”

“图中京城的繁华景象,也丝毫不输前宋汴京。”

“这都是当今圣上的德政,恩及农工商人。”

对当今皇帝大加称赞,尤其是废除佥商一事。

旁边的人也纷纷附和,他们这些人精,如何不知道皇帝命董其昌绘制《京城清明上河图》的用意呢?

无非是记录京城的景象,显示他治理下的大明,处于盛世的繁荣之中。

所以他们纷纷像钱谦益一样,对当今皇帝大加称赞。反倒是对画的质量如何,不是怎么关心。

陈子龙听得有些反胃,对这些人的丑态很是不屑。

但是他也不可能去拆台,因为得罪不起这些人。

再加上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还给他安排了大学士老师,让他得到青史留名的机会。

这就让他更不能拆穿这种事了,只是摇了摇头,去看其它书画。

作为皇室举办的书画展,展出的珍品自是极多。除了两幅《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董其昌收藏的《富春山居图》,项家拿出来的《女史箴图》,以及《千里江山图》等珍品。

陈子龙看得津津有味,恨不得自己也能收藏起来天天看。

可惜这些画大多都是非卖品,即使能卖的他也买不起。

这让他只能感慨地看着,题了几首诗词留念。

转了一圈,陈子龙来到正厅,看到钱谦益等人还在和董其昌说话。

这次的话题不是称赞当今皇帝治下的京城多繁荣了,甚至都没有谈论董其昌的《京城清明上河图》,而是在谈论其他画:

“董公如今卸去俗务专任资政,应该有更多的精力绘制图像了。”

“不知紫阁功臣画像,何时能够完成?”

紫阁功臣之名,陈子龙是听说过的,去年报纸上很是报道了一段时间。

甚至直到现在,《邸报》上都在刊登紫阁功臣和贤臣的事迹,号召大明官吏向这些人学习。

听到董其昌受任绘制功臣图像,他感觉不舒服的同时,侧耳倾听起来。

只听董其昌道:

“紫阁功臣的画像,没那么快画好。”

“陛下说功臣画像务求真实,不能所有人看起来一个模样。”

“所以现在还在征集功臣家里的祖上画像,再根据他们的功业和官职,绘制最有代表性的图像。”

“倒是功臣的传记和赞语,大多已经定了,陛下在命人编撰功臣文集,只待图像定下,立刻刊刻出版。”

这又是一件盛事,大明官员几乎可以说没有不向往的——

他们也期望自己百年之后,能够成为功臣。

可惜,功臣的资格不是那么好拿的,大明治理天下二百多年,也只有十九位治世功臣。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机会。

所以一些人盯上了贤臣资格,还打趣地询问会不会给贤臣画像?

董其昌听得哭笑不得,笑着没有回应。

十九幅功臣画像已经让他愁白了许多头发,再给几百个贤臣画像,那就实在太难为人了。

而且紫阁悬挂的功臣画像必然不会多,否则谁会珍视呢?

董其昌自己觉得,可能自己有生之年,只能绘制这十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