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琉球国王的册封,同样也定了下来。
因为此时的琉球国王太弱势,还需要大明帮助,所以侯爵是没有的,只能被册封为伯爵。
以后的外藩琉球王国,就变成了内藩琉球伯国。由福建巡抚监管,并且由朝廷派长史。
琉球内部也要进行改造,符合大明制度,使用大明的文字和语言。
朱由检让孔贞运以琉球为试点,摸索如何把外藩改为内藩。
除了琉球使者的参与外,这件事情完全没征求琉球国王的意见。
但是琉球使者却喜极而泣,因为他做梦都想成为大明臣民。
更何况大明皇帝因为他勇于任事,给他册封了个世袭爵士,如果他在内附这件事上立功,以后还会提升爵位。
这让他完全倾向了大明,代表琉球和大明签订了很多协议。
从琉球王国转变为伯国开始,大明对周边的外藩,开始进行改造。
能内附的就内附,不愿内附的才会维持外藩。
像琉球这样的小国,大多接受了大明好意,选择内附大明,成为大明贵族的一员。
朱由检也投桃报李,给他们在诸王府一带赐宅,和大明贵族同样看待。
——
远在福建的郑芝龙,很快就接到了理藩院命令。这是通过锦衣卫的渠道发出的,用飞鸽传书接力传过去。
虽然正式的命令文书还没到,但是郑芝龙仍然要听从。因为他的官方地位,是依附皇帝得来。
更何况皇帝给他开出了子爵赏赐,他就是不想向日本出兵,如今也得动起来。
而且琉球的位置,也让他颇为动心:
『琉球地方还不错,如果和日本贸易,可以找地方建个中转站。』
『若非那些岛屿都太小,我还打算去琉球开藩。』
想到这里,他又想到了东宁,也就是他以前基业所在的东番岛。
以地理位置来说,掌握东宁岛做封地,对他来说最理想。
这里离福建最近,而且能掌握海峡航道,方便收取“保险费”。
无奈皇帝不同意,要在东宁建立卫所安置移民。
之前朝廷招安他,一个条件就是帮助朝廷在东宁建卫所。
他最初对此还没多少在意,觉得能带着回家乡就不错。东宁岛这样的荒岛,放弃也不可惜。
如今从接受招安的兴奋中回过神来后,郑芝龙才发现东宁岛的重要性——
在朝廷的分封政策下,这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封地。
可惜朝廷已经在东宁岛建卫所,建立了稳固的影响力,如今他就想要以这块地方做封地,也完全没有可能了。
这让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去南洋开藩。
不过前往南洋,也不代表他要放弃现在的基业。
留一部分人去附近的琉球,对他来说是个好选择。
以后他在南洋的藩国与日本展开贸易,这里可作为中转站。
想到被扣留在日本的幼子,郑芝龙打算把这个子爵留给他。
现在就让自己,帮他打下基业。
下定这个决心,郑芝龙召集部下,打算出兵琉球。
这些部下听到朝廷开出了爵位赏赐,只是驱逐琉球岛上的萨摩藩人员后,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立下功绩——
对于这些连幕府都敢反的人来说,驱逐萨摩藩的人员,实在是太简单了。
甚至朝廷若下令出兵萨摩藩,他们都敢过去。
郑芝龙领兵备战,安排留守人员。在朝廷正式命令抵达后,率军出征琉球。
中途,他还去了东宁岛一趟,从岛上接了一千兵。避免自己麾下那些海盗出身的人员陆战不力,在岛上遭遇挫败。
在这么完善的准备下,琉球岛上的萨摩藩人员,完全无法抵抗。
他们先是被郑芝龙偷袭烧了船,又被擅长陆战的东宁兵包围。
郑芝龙等人很快完成了朝廷的命令,把琉球各岛的萨摩藩人员,全部驱逐出去。
琉球国王尚丰在见到大明兵马的威势后,对于使者带回的内附旨意,丝毫不敢有违。
甚至在知道自己在大明京城有府邸后,高高兴兴地坐船,前往琉球伯府邸。
很多琉球权贵,和他是一样选择,乘坐大明的船只,前往京城朝觐。(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