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番薯和玉米

所以他又率兵渡江,派士兵把见到的房屋和农田都摧毁。

一时间东江领临近鸭绿江的地方,可谓处处狼烟。

眼看自己搭建的茅草屋被烧毁、开辟的农田也被建虏践踏,东江领的民兵,可谓怒火冲天。

这些都是他们的房屋和土地,怎能任由建虏破坏?

一些人忍不住冲出去,却被有准备的建虏,用骑兵包围歼灭。

陈子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约束民兵,不准擅自出击。他们的任务就是坚壁清野袭扰建虏,不能和建虏正面作战。

房屋被烧了可以回皮岛住,农田没有收成也有朝鲜提供粮食。只要把建虏阻拦在清川江以北,朝鲜君臣会很愉快地付钱。

所以,很多民兵忍着怒火,继续和建虏周旋。

他们心里也打定主意,以后要苦练本领,早日能够和建虏正面作战。

可以说,在保家卫土的信念下,这些辽民出身的民兵战斗意志远比以前要强。

毛文龙麾下的东江兵,也因此屡败屡战。

阿敏和豪格胡乱破坏了一阵子,发现这样做的效果不明显。

鸭绿江附近的土地本就没有多少人耕种,距离义州近的农田,也被他们破坏完了。

但是东江领的兵马就是不出来,看着他们在这里肆意破坏。

如果破坏更远的地方,小股兵马会在东江领消失,大股兵马则需要更多后勤补给。

在没能劫掠到朝鲜获得补充后,他们的补给已经不多,必须要用在关键之时。

阿敏和豪格商议的结果,就是在八月秋收时大举出兵,逼迫东江兵马迎战。

如果东江兵马不出来,他们就派人收割粮食,以这些粮食为补给南下汉城。

所以他们的袭扰也逐渐减少,把力气留在八月作战。

陈子壮和毛文龙等人,明显猜到了这一点,他们一边准备快速秋收,一边向朝廷求援,至少在秋收时迟滞建虏几天,获得收割粮食的时间。

这也是朱由检命令姜曰广尽快和日本签订条约的原因,他需要把兵力收回来,专心和建虏作战。

刘兴祚的女真牛录和三千朝鲜兵马,都在洪承畴率领下返回朝鲜。

顾炎武和巡捕营新军大队,则被派去黑龙江一带,支援对科尔沁部的作战——

在东江领开战的同时,黄台吉率领建虏主力,浩浩荡荡地去救援被草原联军攻击的科尔沁。

从宁完我那里得知消息的朝廷,一面派人通知满桂做好准备,一面安排黑龙营,从北面袭扰科尔沁。

一时间,东面东江领、西面科尔沁,两条战线都战云密布,即将爆发大战。

但是枢密院中,却是一片欢腾,因为己巳方案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无论是命令东江领袭扰辽东,还是会盟草原出兵科尔沁,枢密院的目的都是掩饰大凌河筑堡的行动。

如今建虏派偏师去东江领,派主力去科尔沁,显然没有余力出兵大凌河。这让大凌河堡修建的事情,更加顺利起来。

尤其让枢密院高兴的,是在经过四个多月的修建后,大凌河堡已经完全修成,甚至连外围防御工事也得到了完善。如今正在修建二号堡,而且速度更快。

只要在入冬前修成这个堡垒,建虏即使冒着冬天的严寒发起进攻,它们也足以自保。

朱由检得知这个消息后,更是彻底放下了对建虏的担心。

他现在已经确定,建虏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走大凌河谷绕道草原、攻破顺天府北边的长城关隘进入京畿。

大凌河堡会像一个钉子威胁建虏的后路,让建虏不可能放心从大凌河谷绕道。

这也是历史上己巳之变后,孙承宗身为辽东督师,迅速修建大凌河城的原因——

朝廷迫切需要这个城池,不让建虏绕道草原入关。

可惜那个大凌河城遇到了建虏刚刚铸成的红衣大炮,最终遭遇失败。

如今建虏的红衣大炮尚未铸成,大凌河堡的防御,也比传统的城池更强。

朱由检有充足的信心,把建虏牢牢挡在关外。

为此,他下令嘉奖霍维华、何可纲、郑芝虎、韩云等有功人员,为他们尽数授予一等男。

参与筑堡的将士也尽数获得嘉奖,至少是一方里辽东土地券。

后方功劳最大的徐光启,更是被提升为弼政大臣,褒扬他这一年来练新军、筑棱堡等功绩。

最让朱由检高兴的,是徐光启主持的农科院,成功在北方种植出了番薯和玉米,即将要进入收获季节。

朱由检前往清华园的一个原因也在于此,要去西山试验田,视察番薯和玉米种植。

作为新的农作物,番薯和玉米的推广必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为了防止民众不接受,他要求先在山区试验。鼓励民众垦荒,在以前无法耕种的地方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