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一元一角,郑家无限收购大明航运集团的股份。”
“有意向出售的,可以随时找郑家商议。”
已经拿下了大明航运集团百分之一的股份,郑家却不满足,希望能拿到更多,将来更有优势。
其他商人在他的带动下,很快也开始有人叫价,股价迅速攀升到1.110、1.120……迅速向一元二角迈进。
这么疯狂的态势,让英国公等人都看傻了。实在没想到股价竟然涨得这么快,让他们完全看不懂。
这些人难道就不明白,大明航运集团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时间才能赶上漕运一半的规模、价值一千万吗?
为何现在就疯狂地买股份,完全不把钱当钱?
涂文辅对此倒是知道一点,那就是皇帝为了维持大明航运集团的价值,特意向郑家人打了招呼,让东宁保险公司在遇到航运集团的船只时,正常收取保险费——
是那种在出事后会赔付的保险,不是变相的买路钱。
郑芝龙就是答应了这一点,才被皇帝赐予和高级封地贵族一样的优待,可以购买到百分之一股份。
那些商人疯狂地购买大明航运集团的股份,也是为了成为股东,把自己的船只挂靠在大明航运集团。以后给大明航运集团缴纳管理费,降低所谓的保险费。
只要能让郑芝龙把保险费降下来,区区一点溢价算什么?
更别说他们成为大明航运集团的股东后,以后在沿海港口停靠时,会有各种优待。
遇到巡逻的海军和海警,拿出这个身份都会减少很多麻烦。
这种优惠多多的买卖,他们以前几乎就没有遇到过。如今见到之后,还不是疯抢一样购买。
现在,他们的目标都是拿到万分之一以上的股份,让大明航运集团开具股东凭证,享受各种优待。
在这些海商的带动之下,京城有钱的富豪,同样加入进来。
大明航运集团的股票一时间节节攀升,达到一元三角后才慢下来——
这不是人们不再出价,而是交易所在涨幅达到三成后临时停牌,让他们冷静一下。
在十分钟之后,才开始继续叫价。
这个短短的冷静期,让一些跟风的商人退了出去,他们大多认为航运集团的股票不值这么多钱。
没有海贸业务的他们,也不需要股票附带的种种优待。
这让交易的价格开始正常起来,持有航运集团股票的贵族,也开始有人放股票。
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成交,让这支股票开始有了交易。
涂文辅满意地看着这一幕,没有使用准备的放出股票方案。
皇资委持有的大明航运集团股份,现在都是不愿卖出去的,他们需要保证对航运集团的控制权,以后用这些股份和藩国做交换。
海军部属于的枢密院倒是想多卖些钱花,但皇帝规定大明航运集团卖股票的收益,只能用于航运集团自身的港口、码头等固定资产扩建。每年分红的利润,才是枢密院和海军部能动用的钱。
这让枢密院对卖股票的兴趣缺缺,反而想多持有股份,以便能获得更多的分红。
两个仍持有百分之四十五股份的大股东,最终都没有出手卖股票。
现在售卖股票的,是韩王、东江伯等财政比较紧张的贵族,他们想卖出些股份,收回购买成本。
对此涂文辅也没有劝,向他们说什么以后这些股份会更值钱。都把股票捏着不放,也体现不出它们的价值来。
他需要保证大明航运集团的股票有一定的流通量,让它保持活跃。
皇帝更需要用股份拉拢更多的人支持海运,让大明的海洋贸易更加兴旺起来。
随后,其它七支股票也陆陆续续上市。在大明航运集团股票带动的氛围下,它们的成交价普遍超过了开盘价。比较受追捧的顺天府盐业公司,甚至像航运集团的股票那样经历了一次临时停牌。
皇资委在售卖了持有的一部分股份后,顺利筹集到三十万两银子。再加上用五个点的大明航运集团股票卖出去的五十万两银子,一共筹集到八十万两资金。
这些都是皇帝为御营和巡捕营换装准备的经费,无论单发火铳的成本有多高,都需要至少装备两万人。(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