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募资百万

改进的掣电铳四式,受到了封地贵族的热烈欢迎。

这种能在一两里外射杀敌人的火铳,实在是太合他们的胃口了。

尤其是羡慕崔南伊等人被封爵的毛承禄,更是当即表示要买这种火铳。

为了获得购买的优先权,他把出售航运集团股票获得的钱财,拿出来了两万:

“东江领愿意出两万两银子,购买百分之一兵工厂股分。”

“只求兵工厂优先给东江领造火铳,早日用它们打建虏。”

朱由检哈哈大笑,又向毛承禄道:

“东江领是想购买一千支后装线膛火铳吧?朕之前开出的价格是五万两。”

“但是这种新火铳的结构更简单,每支降价到四十两银子。”

“还有那种活门火铳,价格是十五两。”

“只需花费十万两,就能购买一千支线膛火铳、四千支滑膛火铳,恰好装备一个卫。”

这是朱由检为封地贵族开出的套餐,线膛火铳和滑膛火铳1:4的搭配,在军中试用后还是非常合适的,能够兼顾射程和成本。

一个卫五千六百人的兵力,按火铳手五千人计算,全部装备火铳需要十万两。实际火铳手数量还可能更少点,可以留一部分火铳做储备。

这个价格说低不低,普通的富豪都拿不出十万两现银来。

但是说高也称不上高,大明这些积累二百多年财富的家族,基本都能拿出来。

但是东江领偏偏不在此列,刚刚被册封伯爵的毛文龙,并无多少积累——

之前东江镇为了养活辽东逃出来的民众,已经是竭尽全力。

直到当今皇帝登极后专门安排官员督促朝鲜筹饷,他们的钱粮才好转起来。

不过今年朝鲜发生的大战,让东江领的耕种遭到建虏破坏。没有多少收益不说,还要救济灾民。

之前凑出五万两已经是竭尽全力,要不然毛承禄也不会在知道航运集团股份值钱的情况下,仍旧要把股份卖出去。

此时听到皇帝为一个卫开价十万两,毛承禄为难地道:

“臣只能拿出六万两银子,买不起这么多火铳?”

“求陛下宽限些时日,臣再想办法筹集资金。”

打算把手里的航运集团股份,再卖出去一些。

不过这部分股份其实是东江航运公司持有,之前他卖出的时候大多是转让给股东,因此得到他们的同意。

现在要继续售卖,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他的心里,也有很多不愿。

朱由检也不想东江领把大明航运集团的股份卖出太多,削弱大明和东江领的联系。

在估算了一下成本后,他向毛承禄道:

“六成定金也可以,剩下的四成可以缓到明年支付。”

“你们东江领在前线打仗,应该优待一点。”

认为六万两银子已经足以覆盖成本,通州兵工厂拿着定金就能把五千支火铳生产出来。

毛承禄喜不自胜,连连感谢皇帝。

张维贤这时站出来道:

“臣愿出三十万两银子,购买三个卫的火铳。”

朱由检却没同意,向他道:

“通州兵工厂的设计规模,是每年生产五个卫的火铳。”

“英国公还是先购买一个卫,其余的以后再买。”

这让英国公“啊”了一声,有些不情不愿。

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拿出银子,竟然还买不到。

这让他又向皇帝道:

“臣愿再出十万两,扩大兵工厂规模。”

“臣以为此等火器,每年至少应生产十个卫。”

其他封地贵族,同样建议皇帝增加火铳生产,并且纷纷表示愿意投资兵工厂,购买火铳装备。

但是朱由检却没答应,因为就连通州兵工厂,他都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产能设计——

手工业时代的生产完全靠人,合格的工匠需要很长时间培养。

他之所以能开办通州兵工厂,还是因为在年前的朝鲜之战中、从朝鲜搜刮到工匠的原因。

没有这些工匠,他连开办通州兵工厂的初始班底都凑不起。更别说招募工人扩大规模,生产更多火器了。

英国公张维贤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只能不情不愿地表示,今年先买一个卫。

又预定了明后两年产量,打算再购买两个卫——

时日无多的他,迫切地想要增强张家的实力。

甚至打算在去世之前,看到张家能成功开藩。

朱由检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付十二万两银子再预定两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