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钟鼓楼天文台

牛金星见皇帝这个样子,也提出了一种新钟表,认为在测量上更方便:

“臣以为除了造十二时辰钟表外,还可以造十时百刻钟表。”

“一日分为百刻,一刻再细分为十分刻,再细分为一百厘刻、一千毫刻。”

“这样一日就有十万毫刻,相比一日1440分钟、86400秒来说,计算更加方便。”

这是朱由检没有想过的,他虽然保留了天干纪时法,却没想过这么快就用到。这让他仔细询问道:

“这种钟表从来没出现过,它有哪些优点?”

牛金星见到皇帝感兴趣,急忙仔细解释道:

“使用这种钟表,可以把周天分为一百度,每度时差一刻。”

“陛下说赤道的长度约八万里,那么在赤道上相差一刻的时间,就是相距八百里。”

“相差一厘刻的时间,就是相距八里。”

“以此计算十度、二十度、四十度等纬线圈的长度,就能得出相差一刻的时间,距离有多少里。”

这让朱由检听得有些迷糊,因为在他的概念中,一周天就是三百六十度,怎么能按百刻分为百度?

但是大明的人,却没有周天三百六十度的固定认识,他们以前采用的一周天,是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

直到徐光启在当今皇帝的支持下,才改为周天三百六十度。把以前用的周天度数,直接扫进了垃圾堆。

周天百度的提出,其实是钦天监传统派的反击。他们用皇帝提出的天干纪时法,提出了这个概念。

借着牛金星这位皇帝宠臣的嘴,在这时道了出来。

牛金星极力诉说十时百刻的好处,向皇帝继续道:

“不止纬线圈可以分为百度,经线圈也可以分为百度。”

“这样一条子午线就有五十度,赤道到北极点,可分为二十五度。”

“每一度之间,相差都是八百里。”

“每一度分为一百厘,相差就是八里。”

“用这个办法计算距离和测量封地面积,可谓非常方便。”

用一个钦天监制作的地球仪仔细讲解,总算让听得一头雾水的朱由检略微明白过来。

虽然觉得这样有好处,也符合他保留天干纪时法便于计算的目的。

但是这样经纬度和时区就得重新划分,民间也要用天干纪时法,代替一直使用的地支纪时法。

这个变动实在是太大了,朱由检不知道什么后果,一时不敢擅改。

徐光启等人在旁边,对此更是激烈反对,认为这种方法从未用过,必然有很多问题。

最终,朱由检左思右想后,决定道:

“这种基于天干纪时法的经纬度,可以作为辅助。”

“待到将来完善后,再看能不能推广。”

让牛金星等人先制作天文仪器和天文钟,看看具体效果再说。

钟鼓楼天文台的建筑,也因此又多了一种。除了基于地支纪时法的四面钟等计时仪器外,还有基于天干纪时法的计时仪器。

牛金星等人没能达到目的,但是也不气馁。他们也知道这种变化太大,并没有想过皇帝立刻采用。如今只是提出来,发出声音显示他们有用而已。

受这个说法启发,朱由检还提出了计算纬度圈长度的任务,让徐光启等人推导计算公式。

至于经线圈的长度,则不需要再测——

因为他提出米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指出子午圈长度八万里、也就是四万千米。虽然可能有误差,却能按这个数字估算。

四万千米除以三百六十度后,一度之间相差大约111.111千米。

一度划分为六十分,一分之间相差大约1.852千米。

这也是后世海里的长度,以及船舶航行一节所经过的距离。

朱由检把这个数字道出,把节作为大明船舶速度的衡量标准。各种海图和经纬度地图上,同样以这个数字估算长度和面积。

钟鼓楼天文台的设立,还有经纬度和时区的划分,让大明的计时仪器和航海技术,向前稳步迈进。(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272/2272525/11110516.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