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军三十六卫确定后,朱由检和群臣继续商议南城区的守卫。
相比内城来说,南城区的坊比较大,城内一共只有八个,还有七个城门。
朱由检和群臣商议之下,决定安排八个卫负责八坊,守卫临近的城门。
袁可立计算着五军都督府的卫所,提议道:
“左军都督府在京六卫,其中骁骑右卫划给太孙,龙虎卫守东直门,余下留守左卫、镇南卫、沈阳左右卫。”
“臣以为可以派镇南卫负责永定门,同时负责西面先农坛所在的正南坊。”
朱由检点头认可,说道:
“镇南卫可以负责正南坊,还有正东坊南部,也就是天坛北侧一带,它负责永定门内部。”
“至于永定门城门和城外永定坊,再安排一个卫负责,两卫分守内外。”
作为南城最重要的城门,永定门的防御,当然是重中之重。
再加上城门内还有天坛和先农坛,范围实在太大,内外各安排一个卫守城门,群臣觉得很适合。
在他们商议之下,之前没能守卫英烈庙的忠义前卫,被安排守永定门外。
朱由检对此点头认可,又看着先农坛西侧、天坛东侧的大片空地和池塘,皱着眉头说道:
“南城的建设实在太差了,竟然还有这么多城墙内的土地没有利用起来。”
“如此岂不浪费了城墙的防御?白白把这些地方圈进来?”
“朕看这些池塘要深挖一下,像北城的积水潭、什刹海那样,并成几个用河流联接的大湖泊。”
“可以用来蓄水,防止城市内涝。还可以用落差制造水流,安放水碓、水磨等工具。”
这是朱由检一直打算做的,他看着南城坑坑洼洼的池塘就不顺眼,觉得要像后世开挖龙潭湖、陶然亭湖一样,开挖两片大湖泊,把池塘里的水集中进去。
各个湖泊的连接处,还可以人为制造落差,利用水流安置水力机械。
这样南城就能建起一些水力工坊,让那里的民众有个产业。
群臣听着皇帝的打算,心中更加确定,认为皇帝在这次卫所迁移时改造京城,绝不是一时兴起。
更让他们确定这一点的是,皇帝还取出了联排合院的设计图,向众人道:
“这些新型合院,是朕命工部和文思院的官员设计的。”
“在大学城一带评价很高,学子都喜欢住在那里。”
这个群臣是知道的,联排合院宽敞的道路、方便的自来水、供暖供冷的冷暖管,都让居住的人觉得更舒适。
很多权贵之所以愿意去京西,就是因为这些。
他们还主动在朝堂上造势,推动京城的管道改造。
太仆寺卿陈奇瑜就说道:
“臣以为京城的排水沟渠应改造,在宽阔的街道下面,开挖下水道主干道。”
“城外也要改造河流、湖泊,排出下水道的污水。”
京城的排水沟渠,应该说是不错的,让京城没有发生过太严重的内涝。
但是随着京城的人口越来越多,还有排水沟渠年久失修堵塞等原因,它们也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负,这是很多京城人,都呼吁修建下水道的原因。
朱由检在拓宽街道路面时就考虑过这个因素,闻言当即说道:
“下水道是一定要开挖的,而且不止作为下水管道,还要分成数层,铺设供水管道,以及未来连接起来的冷暖管道。”
“它是一个综合管网,主干道一定要宽阔,能够供人通行,以便及时修理。”
“各个下水道节点,还要设立地堡,作为地下要塞。”
“各坊负责的卫所还要派兵驻扎,并且定期巡视,保证下水道的畅通,能在战时使用。”
“一些连接重要地方的下水道,甚至要铺设窄轨,通行轨道矿车。保证其它地方的火炮,能不受干扰地运过去。”
这个要求之高,让群臣暗暗咋舌,知道就算只是在大街上修建主干下水道,都不是一个小工程。
更何况还要修建地堡,作为城防工事。
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陛下,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而且花费巨大。”
“户部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粮,何况还要打仗。”
“更何况下水道若是太宽阔,会有一些奸人藏身其中,如同前宋东京的无忧洞一般。”
这个说法,得到一些臣子的附和。认为下水道建这么好太过劳民伤财,没那么大意义。反而有可能产生弊端,让奸人在里面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