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三级动员体系

他在思索之后回道:

“京城的常备兵力,大概有京营禁军十万人,陛下内廷的御营一万多人。”

“改名为鹰扬军的巡捕营,同样一万多人。”

“这些加起来有十二万多人,再加上城内二十七卫的守卫队,按三百名估算,兵力约有八千人。”

“加起来一共十三万人。”

这就是京城的常备兵力,能够随时投入作战的力量。

这十三万兵力全部满员的话,京城基本不可能被攻陷。

很多枢密院官员也认为这个兵力已经足够了,但是皇帝的问题还得回,袁可立继续道:

“京城二十七卫,皆能第一时间动员。按每卫135名世官、500军士计算,能动员17145人,从原本的八千兵力翻倍。”

“如果把退役六年内的士兵重新征召服役,能够再动员四万人。”

“这样加起来的话,就增加了五万大军。”

这个兵力,在袁可立看来已经足够。

不过朱由检还有些不满,因为他觉得更极端的条件没有考虑进去。

见识过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那种城市攻防战的他,认为必须要全民皆兵,才能应对工业时代的战事。

所以他下令道:

“预备役要分级,按不同的情况征召。”

“所有属于卫所的预备役,还有退役六年以内的预备役,都划作一类预备役,每年的徭役时间都用于军事训练。”

“这些人平时出远门要向民兵队报备,守备区每月统计,确保在发生战争时,有足够的预备役改服现役。”

“一级动员令下,一类预备役要立刻入伍服役。”

“二类预备役同样要开始训练,准备改服现役。”

“三十五岁以内的退役士兵、还有取得训练合格证的民兵,都编入二类预备役。”

“二级动员令一下,这些人就改服现役。”

这个措施,无疑能征召更多士兵。

袁可立虽然觉得京城不至于需要动员预备役,但是做好准备也没什么坏事。

他在思索之后,说道:

“民兵是从服兵役的民户中挑选,取得训练合格证的民兵编入二类预备役,就需要在二级动员时入伍。”

“其他民兵却不编入,臣担心这样会让民兵丧失训练动力,都不愿取得合格证。”

“不如在一级动员时同时动员未取得合格证的民兵,征召他们做民夫,帮忙运送物资。”

“这样民兵为了不被第一时间动员,自然会积极训练,取得训练合格证。”

朱由检点头颔许,说道:

“确实可以让民兵做民夫,在守城时辅助。”

“一级、二级动员只动员民兵预备役,三级动员则动员所有丁壮,甚至把壮妇编为民夫、老弱生产物资。”

“三级动员将是全民动员,动用所有的人力和资源投入战争。”

“朕不希望发生战争扰乱民众生活,但是更不想发生贵阳那样的惨剧。”

“今后所有的城池,都要由守备区制定三级动员体系。确保在遇到战争时,能够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尽一切努力争取战争胜利。”

群臣闻听此言,才明白皇帝为何要制定三级动员体制。

实在是贵阳保卫战太惨了,城中十万军民,被围十月之后,最后仅存千余人。

从西南升到朝廷、曾任贵州巡抚的朱燮元,更是出言说道:

“奢安寇乱之后,贵阳里井萧条。臣在崇祯元年察之,贵阳民不及五百家,山谷悉苗仲。”

“若是遇到战事,确需全民动员。”

“臣以为三级动员体系,当在全国推行。”

群臣纷纷附议,认为应该在京城建立三级动员体系,再在全国、尤其是边疆地区推行。

朱由检更是让朱燮元写一篇贵阳保卫战的文章,告诉所有人战争的残酷。只有积极支持动员,才能更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