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茨(Mainz)主城坐落于莱茵河左岸,处于美因河汇入莱茵河的交汇点。
与美因茨隔岸对视,有着一座历史更为悠久的城堡要塞,威斯巴登,本意为“草原上的澡堂子”,最早是古罗马军队征服日耳曼尼亚所修建前沿城堡和澡堂——罗马人真的真的很爱泡澡,澡堂不仅是士兵沐浴捡肥皂的圣地,还是古罗马贵族滥交的最佳场所,人们相互裸露,男女混浴,日出蝉鸣,何其淫乱。
教堂圣所即是主教的城堡,而美因茨大主教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座堂——美因茨主教座堂,全称美因茨圣马丁大教堂,其中供奉着“图尔的圣马丁”作为主保圣人。
说起主保圣人……维也纳的圣史蒂芬大教堂供奉的圣徒史蒂芬,其本人在公元36年经历基督徒第一次大规模受迫害时,惨遭犹太人投石而死。而犹太人残杀基督徒的理由是:他们居然把我们珍贵的犹太教信仰搞得普世化,还胡乱传给非犹太裔。
哎,犹太。
哎,哎哎。
话归正题。
美因茨大主教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内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不仅体现在选帝侯的席位上。由于特殊的选帝制度,帝国经常会因为绝嗣等缘故经历漫长的【大空位期】。在第一次大空位期时,美因茨大主教作为摄政统筹管理帝国,担任了一段时期的“常务副皇帝”。当今美因茨主教区的辽阔地产及储蓄,许多都是当年大主教担任摄政时期的贪污所得。
管理主教采邑区的主教同时拥有对世俗和宗教的管理权,仅在这一小片采邑区内,是真正意义政教合一的“地上神国”。
而美因茨主教区在此之上还有一个特殊点,虽然美因茨的贵族稀少,但平民阶层的地位比许多邦国都要高得多。向上追溯到1244年,齐格飞大主教为了拉拢市民,在美因茨城市中设立了24名议员组建的“城市议会”,还授予了市民特许免役权,自治市无需参与战争。
从那以后,美因茨的城市部分几乎实现了市民的民主自治,而大主教的世俗权柄则被局限在有限的教区之内。或许也正因如此,美因茨的市政建设在帝国内部名列前茅,人口密集,不逊色于任何一座历史悠久的大城市。
驾驶马车驶过宽阔漫长的石子路,道路两侧遍布着各行各业的工匠店铺与商人的小摊。在店铺最密集的区域,两座高大威严的石砖建筑屹立彼方,分别是城市的“铁匠行会”、“木匠行会”,更远处,还可见到几座稍逊一筹的建筑,商人行会、手工业者行会、猎人行会、农业行会、教师行会……应有尽有。
行会(Guild),是一种历史较为久远的行业互助协会。随着商业与手工业的大发展,村镇公社日渐衰落的大背景下,人类对基层组织的向往促使“行会”这一新式组织在自由市或者城堡下辖的贸易区逐渐成型。行会一般以行业和地区而区分,譬如“维也纳铁匠行会”,“美因茨猎人行会”。某地某行业的职业者都需要在行会登记在册,既方便管理,也方便同行相互协助,团结保护本行本业的利益。
相对的,拒绝加入行会的人将受到所有行会成员的打压和排挤。
维也纳的商人行会就规定,非行会成员不得在维也纳市场批发商品,成员必须在指定时间、地点和固定价格下进行中大宗交易。手工业行会也规定,行会成员必须按照刻板的规定,在指定要求的劳动时间和生产货物量下活动。连招收学徒的人数和出师时间都有繁琐的规章制度,商品销售与原料采购必须由行会主导人统一安排,避免某些成员借助私人渠道谋取暴利。
行会的垄断和封闭大大不利于商业资本和人才资源进入市场自由流通,事实上抑制了自由资本市场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保证了底层劳动者的阶级利益。
罗贝尔最讨厌的就是和行会的领头人打交道。
行会领袖一般从地位、威望较高的劳动者中选举挑选,但从担任行会领导层开始,这些家伙就完全脱产,成为了和约拿一样的“职业官僚”。这些家伙制订的生产指标和完全不符合实际,对正常的市场竞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酷爱打压市场中的新人。
当年,天河刚刚涉足冶炼行业时,好几次被行会的老人挤兑的半夜偷偷抹眼泪。如果罗贝尔不靠主教的特权帮她的工厂实现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一条龙连接,皇家冶炼厂只怕撑不过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