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各取所需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1123 字 3个月前

当然,这其中也有个缘故,那就是孙淳在崇祯元年底又和吴江县的吴等人成立了个复社,所以让杨廷枢很不爽。

这件事有很大可能是张溥一手策划的,因为当时他就在吴家里教书,而孙淳一向都是鞍前马后地为张溥和周钟效劳。

张溥这么做就是为了把应社并入这个新成立的复社,至于好处至少有以下两点:

一是在应社的原有体系下,张溥很难压倒杨廷枢和周钟,尤其是杨廷枢,但改换门庭之后就不一样了。

二是其他文社并入复社的阻力相对来说小一点,毕竟就连应社都并入这个新成立的复社了,要是直接并入应社的话那看起来就像是被吞并了。

后面这点估计也是张溥能说服杨廷枢、周钟等应社魁目,最终同意把应社并入复社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不能忽视:一是当时的吴江县令熊开元支持在他的治下搞大规模集会,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是相当敏感的;二是吴、沈应瑞、潘凯这三位吴江土财主愿意出钱,用人家的钱当然也得用人家的名。

张溥这一手操作可谓是神来之笔,在平衡了各方诉求的同时,还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自从复社第一次全国性集会尹山大会开始,张溥就成了无可争议的盟主。他不仅发布了盟辞和社规,而且还把持了复社选政,复社的时文选集名为《国表》,崇祯九年后改名为《国门广业》。

直到崇祯四年,张溥中了进士,才把复社选政重新交给周钟,因为按惯例一旦进士及第就不宜参加读书社或选刻时文了。

崇祯十二年,周钟也中了进士,张溥又作主把复社的选政工作交给几社的徐孚远。这实际也是在拉拢当时声名鹊起的云间几社,因为几社在加入复社后一直是独立性比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