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千户上任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2529 字 5个月前

待钱守礼走后,林海指了一下许心兰,对签押房内的六房司吏道:“这位许夫子昨日诸位都见过,他是泉州人,和海防洪道尊是同乡,曾在福建永宁卫中左所当过司吏。今后所里的庶务就由许夫子来勾管,我不在时他就相当于我本人。”

六房司吏齐齐应了一声,许多人在暗自琢磨林海话里的含义,只听那许夫子问道:“东翁适才所言,可是想要清军?”

“清军?”林海讶然道,“我何时说要清军?本千户只想大致了解一下舟山的丁口多寡,岂料钱知事竟连这个都要欺瞒本官。”

他没说中中所,而是说舟山。六房司吏都是人精,一下子都反应过来,这俩人原来在唱双簧。

至于林千户先前独唱的那一出,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清军,而是要借钱知事来立威,顺带换上自家的心腹幕僚来管事。

任用幕僚这在大明官场那是家常便饭,但像林海这样上来就让原来管事的首领官靠边站,那还是极为罕见的。

不得不说有后台的就是牛逼,有洪承畴这个海防道撑腰,只要林海不干类似清军这种犯众怒的事,那他在中中所这一亩三分地基本是可以横着走的。

这时,中中所的户房司吏秦诚上前一步道:“启禀掌印大人,大人若是想知晓舟山的丁口多寡,卑职或许能说个大概。”

“很好,你是户房的秦司吏罢,本千户就需要你这样实心任事的下属。”林海当即对他进行了口头嘉奖,此人这么快就主动凑了上来,足以说明钱守礼确实没什么根脚。

毕竟卫所文官差不多是大明官场里最没出息的文官,除了卫学的学官外连举人出身的都不多见,凡是出身好点或者后台过硬的,都绝对不可能在卫所里混。

大明朝两百多年唯一出名的卫所文官就是嘉靖年间的沈炼,此人是正牌的进士出身,本来走的知县正途,后来因事左迁为锦衣卫经历,最后还是靠着弹劾严嵩出名的。

由此可见,卫所文官系统压根就出不了什么高官,须知县学教谕里都出了个应天巡抚海瑞。更有甚者,就连木工里都出了个工部尚书徐杲。

这也是为什么林海上任第二天就拿中中所最大的文官开刀立威,对于这些没出身没后台的,他根本不需要有任何顾忌。

“能得掌印大人青看,卑职实乃三生有幸。”秦诚得到林海一句夸奖,感觉浑身骨头都轻了三分,这次投机看来是押对宝了。

他已经在中中所户房司吏这个位置上干了八年多,眼看就是九年考满有机会做官的时候了,若是能得到这位后台极硬的掌印千户青睐,混个仓大使之类的小官当当很有希望的。

官和吏那可是天渊之别,这一步迈过去了,后头还有无限可能。

“那就请秦司吏说说,舟山诸岛究竟有多少丁口?”林海含笑向秦诚问话,并对他点了点头。

“禀千户大人,照卑职估计,舟山岛共计有丁口七八万,若是算上兰、秀、岱、金塘诸岛,丁口合计当不下十五万,其中至少有一半人祖上都是中中所或中左所的军户。”

“好,本官知道了。”林海闻言点点头,这个数字听起来还算靠谱。

许心兰曾对他说过,洪武年间信国公汤和曾经奉命整饬浙江海防,当时曾将舟山民众悉数内迁,只留了原昌国卫五百户军户,共计八千余人。

之所以每户人口这么多,那是因为明太祖为了保障兵源,曾有规定军户不能分家,除非这户人家里出了兵部尚书。

那还是洪武二十年,昌国卫这五百军户的人口已经滋长了这么多,平均每户十六七人。

中中所和中左所就是依托这八千多人建立起来的,最开始是隶属于内迁到象山县的昌国卫,后来才改隶于和舟山更近的定海卫。

两所成立之后,汤和应该是特事特办把留下的八千多人重新分家立户了的,毕竟两个千户所按编制应有两千多户军户,这个数字和八千多丁口也对得上。

这八千多人占着舟山群岛这么大的地盘,又有鱼盐之利,两百年来人口翻上十来倍肯定没什么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严格按照军户不分家的规定,并严格登记丁口,舟山这两个千户所如今至少有七八万人口。要是再加上外来的黑户,明末舟山人口逾十万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然而,如今舟山中中所却只剩军户四百六十三户,正军、余丁加起来共计九百四十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