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长别几多情

京城高门不少是一个大家族女孩拼一块上课,先生水平参差不齐,还身兼多课。

不似她们家,每个课程安排一位女先生,专门对着几个孩子。女儿们在休沐日子,跟着八面玲珑的堂妹穿戴一新去各家宴席长见识,锻炼社交能力,学习打理生意。

加上姜府每日各种不同的食膳。才住了几个月,就将大家养的健康美貌,一身贵气,仪容出众。

原本说好等女装售卖稳定下来,媳妇们可以回去京城。可尝到了甜头,媳妇们都不愿意回去了。她们积极为婆母和堂妹出谋划策,抢着干活,显示自身价值。

老大和老二媳妇都有子有女,贤惠地表示愿意出钱买不能生育的扬州瘦马侍候相公,她们留下陪伴公婆子女,让相公不必挂念。她们的孩子也大度地表示支持母亲的决定。

老三媳妇去年才成婚,只能让她先回京城。可她万般不情愿,为将来生孩子打算,大家苦口婆心劝的她不得不回去。

她回到京城没几天就哭了,她顿悟了,原来她对相公的爱抵不过同婆母嫂子们堂妹的情谊。

老三媳妇出自书香门第,她父亲是二十多年前的状元。母亲同她说,父亲真正风光也只有当上状元那一年,因家底薄弱,在老家还能横行一时,来到京城就什么都不是。

去了翰林院,状元到探花能拉出一大把,她父亲在京城无人脉又不懂经营。

虽说非翰林不入阁。可人才济济的地方,能在翰林院修史到老都不错了。大多人终其一生都没在天子心中留下姓名。

他们一家蜗居在胡同巷口,五六户家庭合住一间大杂院。周围的叔伯皆是翰林院饱读诗书之辈。街坊面前还能被调侃一句这院子住的都是翰林院上官。

在里头才知道每家每日鸡飞狗跳,为柴米油盐的日子有多拥挤吵闹。

母亲每晚都要熬灯算账,恨不得将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父亲的俸禄若当月能多十几个钱,母亲脸上就会多几分笑意。

他们养着她五兄弟姐妹着实不容易,要省钱供哥哥和弟弟读书,父亲母亲日夜操劳,还要挤出时间辅导她和妹妹读书画画和绣花。就为了将来她们能嫁好人家。

于是一家的衣裳缝缝补补,不到穿烂都不敢添新衣。玩具就是手抄的书本。她和妹妹们十岁就晓得拿绣好的帕子去商铺寄卖,换几个钱为将来出嫁添件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