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失笑道:“这已经够快的了,有的菌种长菌丝就要三个月。”
俩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也是下午。
城西。
创新技术研究所。
前些天李铭把东配殿的泡面研究室合并到了入门大殿的调味料研究室,改为《食品与添加剂研究室》。
东配殿已经改为了《钟表研究室》。
张海洋刚回食品研究室,喝了一大碗李铭从城西小院带来的酸梅汁。
“今天34度的高温,晒死人了。”
周晓白询问道:“钟表维修师傅找到了吗?”
张海洋一边扇扇子一边回话,“找着了。”
“一老一小两个人,老头是已经退休三年了的老师傅,年轻的是还没出徒的学徒工。”
罗芸纳闷问道:“怎么老的老、小的小,没有正常点的人么?”
被指摘,张海洋忍不住连珠炮的反驳,“你不知道钟表师傅有多么吃香呀?”
“拆洗擦油一次就要两块多钱,发条两块多钱,还有外壳、玻璃、摆杆、表带,林林总总的修换。”
“他们不知道有多舒服。我能找到两个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学徒工还是跟的师父有问题,师父被赶回乡下老家了,他才想着来我们这兼职赚钱养家。”
周晓白直截了当的问道:“有留下了联系方式吗?”
张海洋回答道:“我把这里的地址、公共电话号码给了他们,他们也给我留了公共电话的号码。”
“那个什么石英机芯的手表真有那么神奇?一天误差只有半秒钟?”
在被窝里的时候,周晓白听李铭说得很详细,“半秒钟的是品质比较好的。”
“可能因为制作石英晶体的工艺比较差,一天一秒、两秒的误差都是有可能的。”
她帮忙找补,先打好预防针,省得后面做出来的产品不如预期。
张海洋啧啧称奇道:“一天两秒的误差也是非常厉害!”
罗芸疑问道:“晓白,你们两打电话讨论了吧?我在这的时候都没听他说得这么仔细。”
周晓白含糊道:“他想写一份计划书给我爸,就跟我多聊了些。”
“他就不怕做不成,到时候被你爸说么?”罗芸提醒闺蜜,别出糗了。
张海洋倒是更相信,“怎么会做不成?从我这两天打听来的消息看。”
“55年的时候,上嗨的钟表店和修理师傅一起自制手摇小钻床,自制刀具,用电风扇头改装传动电机,用绣花针改制钻头,用阳伞骨、毛衣针、自行车车条等制造手表轴芯,用酒精灯做热处理,三个月时间就做出了一批手表。”
“咱们京城手表厂,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些钟表工人在无厂房、无设备、无资金的情况下,硬生生的制作出了第一批手表。”
“我们现在的生产条件比十多年前好多了,肯定可以做成的!”
罗芸反驳道:“那都是有样品可以参照着做。”
“李铭这次是没有样品可以参考,纯粹是他想出来的办法。”
周晓白心里其实也没有底,不过她知道自己父亲的秉性,“即使没做成,我爸也不会批评他的,还会鼓励他继续努力。”
张海洋放下扇子,又起身去装酸梅汁,“反正我是相信可以做出来。”
“可惜京城手表厂在昌平,离得有点远,不然请他们的技术员下班后一起参与研究,可能进度可以更快。”
60年的时候把厂址选在昌平县东门外,离京城有40来公里,骑自行车需要大半天,来回要一整天。
班车虽然有更快,但是要等,不一定能赶上趟,到了京城又得等公交、电车的换乘,不是很方便。
罗芸眼珠子一转说道:“干脆去手表厂请一些技术员来这好了。”
“后面有厢房可以住人,现在的天气也不冷。”
张海洋觉得可行,“也不是不可以,估计他们手表厂的生产也受到了影响。”
“搞研究的人肯定是最先倒霉的那伙人。”
周晓白拍板道:“就这样办。给他们包吃住,或者住这里吃他们自己的,每天给1块钱伙食补助。”
“要是研制成功了,奖状、徽章那些少不了他们的。”